秋吟
竹院萧萧里,微风度碧栏。怀人花共瘦,踏月影同寒。砧杵敲何急,衾裯梦觉单。长吟非有恨,只怕听更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竹林摇曳的院落里,微风吹过绿色的栏杆。思念的人儿如花儿般消瘦,共同踏在月光下的影子感到一丝寒意。半夜传来急促的捣衣声,被子下的梦境显得孤单无依。不停地长吟并非心生怨尤,只是害怕听到那报时的残更声。
去完善
释义
1. 竹院:竹子围绕的院子。
2.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等。
3. 微风:轻微的风。
4. 度:过。
5. 碧栏:绿色的栏杆。
6. 怀人:思念的人。
7. 花共瘦:花儿和我一样消瘦。
8. 踏月:月光下行走。
9. 影同寒:影子和我一起感到寒冷。
10.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
11. 敲何急:为何捣衣的声音如此急促。
12. 衾裯:被褥。
13. 梦觉单:梦中醒来感到孤单。
14. 长吟:长时间地吟咏。
15. 非有恨:并非有所怨恨。
16. 更残:指深夜报时的钟声将尽。
去完善
赏析
《秋吟》是诗人陈辉表达内心情思的抒情诗。这首诗语言流畅,诗意盎然,诗人以他特有的敏锐和细致捕捉到了自然界细微的变化,以此表达了因景而生发的深沉感慨。通过抒写眼前的景物和作者的感受,以含蓄、委婉的手法将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竹院萧萧里,微风度碧栏”,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致:幽静的竹林院落,微风吹过翠竹间,穿过碧栏。诗人以竹院的萧瑟景象作为开篇,奠定了全诗悲凉、哀愁的基调。
“怀人花共瘦,踏月影同寒”,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情感,借助“花瘦”、“月寒”来传达离别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表面上是写花的瘦弱和月的寒冷,实际上是在诉说自身离别的痛苦和对爱人的深深挂念。
“砧杵敲何急,衾裯梦觉单”,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被急促的捣衣声惊醒,心生孤寂之感。砧杵声中包含的是家中亲人的殷切期盼,也是诗人思念家人却无法相聚的痛苦。
“长吟非有恨,只怕听更残”,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虽然独自一人,但并没有因孤独而产生怨恨,只是担忧这夜尽天明的时刻来临,白日的喧嚣与纷扰会将他的沉思打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吟》是宋代诗人陈辉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陈辉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担任过官职,后来辞官回乡,过着田园生活。他的诗歌创作深受田园生活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宋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陈辉的《秋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