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
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聚囷渔利家,乘此誇其有。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一丁米三升,鞭扑惊且走。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公廷散未了,挈稚且扶耇。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海日高扶桑,光华照户牖。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抗志养其真,士行不可苟。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市米”指在市场上购买大米;“三百钱”即花费三百钱;“皑皑”指洁白的样子,这里形容大米的洁白;“一斗”为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约等于现在的12.5斤。
2. 聚囷渔利家,乘此誇其有:“聚囷”指囤积粮食;“渔利家”指那些借囤积粮食而从中谋取暴利的人;“誇其有”表示自己拥有的财富。
3. 台人不皆贫,亦岂尽富厚:“台人”指台湾人民;“贫”指贫困;“富厚”指富有。
4. 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菜色”指面有菜色的样子,形容生活困苦;“叹时艰”指感叹时局艰难;“枵腹”指空着肚子;“绝薪槱”指没有柴火。
5. 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官司”指官方;“榜平粜”指张贴公告宣布平价出售粮食;“人趋惟恐后”指人们争先恐后地去购买。
6. 一丁米三升,鞭扑惊且走:“一丁”指一个成年男子;“鞭扑”指用鞭子或棒子打人;“惊且走”指惊慌失措地逃跑。
7. 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攒簇”指聚集在一起;“吏胥”指官员的随从;“蒙怒”指受到责备;“不厌丑”指不怕丢脸。
8. 公廷散未了,挈稚且扶耇:“公廷”指公共场所;“散未了”指人群还没有散去;“挈稚且扶耇”指带着小孩,扶着老人。
9. 谁谓台阳地,盈阡更累亩:“台阳地”指台湾南部地区;“盈阡”指田地遍布;“累亩”指一块接一块的田地。
10. 名为产米乡,亦有饥人否:“产米乡”指产米地区;“亦有饥人否”指是否也有饥荒发生。
11. 闻道昔先民,馀三在耕九:“昔先民”指过去的先民;“馀三在耕九”指农民在耕种时节的工作时间占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
12. 贮粟预为计,丰储多聚朽:“贮粟”指储存粮食;“预为计”指提前做好准备;“丰储”指充足的储备;“多聚朽”指很多粮食因保存不当而腐烂。
13. 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今人”指现代人;“何不然”指为什么不这样做;“岁歉”指农作物歉收;“搔首”指挠头,表示困惑或焦虑。
14. 谓是俗纷华,虚糜费已久:“俗纷华”指世俗的繁华;“虚糜费已久”指浪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15. 所以无盈馀,饥来罄瓦缶:“所以”指因此;“盈馀”指盈余;“饥来罄瓦缶”指饥饿时连瓦罐都敲破了。
16. 穷庐有寒士,捉襟常见肘:“穷庐”指贫穷的人家;“寒士”指贫寒的读书人;“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露出胳膊肘。
17. 米贱扬糠秕,米贵悬杵臼:“米贱”指米价便宜;“扬糠秕”指把稻谷壳吹走;“米贵”指米价昂贵;“悬杵臼”指把石臼挂在高处,表示没有粮食。
18. 三炊虽举火,茹草兼饭糗:“三炊”指三餐;“举火”指生火做饭;“茹草”指吃野菜;“饭糗”指吃炒熟的粮食。
19. 一闻米价高,叹息谋莱妇:“一闻”指一听到;“米价高”指米价上涨;“叹息谋莱妇”指因米价上涨而忧虑,寻求解决办法。
20. 高堂有老亲,幼子尚黄口:“高堂”指父母;“老亲”指年老的亲人;“幼子”指年幼的孩子;“黄口”指小孩。
21. 仰事与俯畜,诗书非琼玖:“仰事”指供养长辈;“俯畜”指抚养子女;“诗书非琼玖”指读书写诗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欲卖不值钱,换米祇取咎:“欲卖”指想卖掉自己的东西;“不值钱”指价格低廉;“换米祇取咎”指换来的米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但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23. 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洋洋泌水”指清澈的河水;“乐饥”指以挨饿为乐;“自守”指自我坚守。
24. 海日高扶桑,光华照户牖:“海日”指太阳从海上升起;“高扶桑”指太阳升得很高;“光华照户牖”指阳光照耀在门窗上。
25. 春色不我靳,绿到门前柳:“春色”指春天的景色;“不我靳”指不拒绝我;“绿到门前柳”指绿色蔓延到门前的柳树。
26. 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陶潜”指陶渊明;“节”指气节;“慷慨莫相负”指要像陶渊明那样,保持慷慨的气节,不要辜负别人的期望。
27. 抗志养其真,士行不可苟:“抗志”指坚定信念;“养其真”指保持真实的自己;“士行”指士人的品行;“不可苟”指不能苟且。
28. 五斗懒折腰,三升岂轻受:“五斗”指陶渊明的典故,他因为不想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官职;“懒折腰”指不愿意为了钱财而放弃原则;“三升”指少量的粮食;“岂轻受”指怎么能轻易接受。
29. 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甘贫”指愿意过清贫的生活;“本素心”指这是我本来的想法;“肉食”指富裕的生活;“匪吾偶”指不是我应该追求的。
去完善
赏析
《买米》这首诗歌描绘了市井生活中米价的波动和民众的艰难生活状况。诗人通过对米市的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达了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市米的价格昂贵和民众抢购的场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的不公。“市米三百钱,皑皑才一斗”和“菜色叹时艰,枵腹绝薪槱”等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民众在米价高涨时的无奈与窘迫。
紧接着,诗人通过对“官司榜平粜,人趋惟恐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表达了对官府救济措施的质疑。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一丁米三升,鞭扑惊且走”和“攒簇拥吏胥,蒙怒不厌丑”的情景,揭示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和不作为。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今人何不然,岁歉辄搔首”的反思,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生活态度。诗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储蓄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在面对困境时束手无策。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对社会现实的悲观情绪中。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传达了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洋洋泌水清,乐饥且自守”和“海日高扶桑,光华照户牖”等诗句,展示了诗人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及追求理想人生的信念。
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强调了坚守气节和本真自我的重要性。“颇爱陶潜节,慷慨莫相负”和“甘贫本素心,肉食匪吾偶”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买米》是南宋诗人陈辉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1年,正值南宋初年,金兵南侵,战乱频仍之际。当时朝廷腐败,民生疾苦,百姓生活贫困。
陈辉本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才华并未能得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屡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民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同情。
在南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朝廷的腐败,粮食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农民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官僚贵族却趁机贪污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辉写下了这首《买米》诗,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朝廷腐败的痛心疾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