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海会寺
翠竹斜榕小径通,招提旧日馆娃宫。昙花冷对妆楼月,贝叶寒生舞殿风。野色苍茫留院落,溪烟黯淡到帘栊。寻春莫问欢娱事,霸业兴亡总是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竹林和倾斜的榕树把小路连在一起,寺庙就在过去那位公主住的宫殿附近。昙花冷清地面对着妆楼的月亮,贝叶寒生出舞蹈大厅的风。荒野的景象留下了院落的痕迹,小溪的烟雾朦胧地靠近窗帘。寻找春天的时候不要去打听过去的欢乐之事,因为无论是辉煌的帝国还是衰败的都城,最后都终将归为虚无。
去完善
释义
1. 翠竹:绿色的竹子。2. 斜榕:弯曲的榕树。3. 小径:小路。4. 招提:招致提携,此处指寺庙。5. 旧日:昔日,过去的时候。6. 馆娃宫: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7. 昙花:即优昙钵花,一种传说中的花朵,相传它开花时只能开一刹那。8. 妆楼:古代妇女梳妆的地方。9. 贝叶:佛教中的一种经文载体,以贝叶为材料制作而成。10. 舞殿:宫殿中的舞蹈场所。11. 野色:田野的景象。12.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13. 院落:房屋前后或周围的空地。14. 溪烟:小溪边升起的烟雾。15. 帘栊:窗帘。16. 寻春:寻找春天的美景。17. 欢娱:快乐。18. 霸业:成就霸业的事业。19. 兴亡:兴盛与衰亡。20. 空:虚空,指一切事物都会消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辉所作,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览海会寺时的所见所思。
首联“翠竹斜榕小径通,招提旧日馆娃宫”,点出了海会寺周边的景色和所处的环境。翠竹和斜榕交织成一条小径,通向那曾经作为馆娃宫的招提。这里提到了历史遗迹,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颔联“昙花冷对妆楼月,贝叶寒生舞殿风”,描述了寺庙中昙花在月光下绽放,贝叶随着寒风飘落。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也是对他所见景象的独特表达。
颈联“野色苍茫留院落,溪烟黯淡到帘栊”,将目光投向了周围的田野和溪流,展现了诗人的宽广视野。诗人通过对野色、溪烟的描绘,传达出时光的流逝和对历史的感慨。
尾联“寻春莫问欢娱事,霸业兴亡总是空”,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看法。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过于关注世间的欢乐与纷争,因为这些霸业最终都会化为泡影。这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哲学,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游海会寺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是国家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诗人陈辉生活在南宋末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并对儒家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担忧,致力于求学求知。在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政治黑暗,科举制度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诗人怀抱着济世之志,但又深感自身力量的渺小,因此常常在诗作中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孤独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