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赤嵌城远眺

标题包含
登赤嵌城远眺
鹿耳鲲身翠屿连,云光海色雨晴天。江帆晓渡波间影,市宅寒炊竹外烟。山似画屏时染黛,水如冰镜日磨鲜。凭高得趣閒瞻眺,万里乡关一望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岛屿像鹿耳朵一样连接在一起,云朵和大海的颜色在雨中显得更加鲜明。江上的帆船在晨曦中穿过水面,市区的房屋冒着炊烟,竹子的影子在炊烟之外显得格外明显。远处的山脉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屏,河水就像一面镜子,被太阳照射得闪闪发光。站在高处欣赏这样的美景,心中的惬意油然而生,远方的家乡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鹿耳:古岛屿名,位于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一带,是古代中国海上交通要冲。此处借指台湾南部地区。 2. 鲲身:指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北部水域。此处借指台湾东部地区。 3. 翠屿:绿色的小岛,此处指赤嵌城附近的岛屿。 4. 云光海色雨晴天:描述自然景观,意指晴雨天气交替出现的海边景象。 5. 江帆晓渡波间影:描绘清晨江面上的船只和倒映在水中的船影。 6. 市宅寒炊竹外烟:形容市井住宅区的炊烟在竹子外飘散的景象。 7. 山似画屏时染黛:比喻远处的山峰犹如画屏,颜色时常变化。 8. 水如冰镜日磨鲜:描述水面如同打磨过的镜子,反映着阳光下的新鲜事物。 9. 凭高得趣闲瞻眺:表示站在高处欣赏美景的闲情逸致。 10. 万里乡关一望悬: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虽然距离遥远,但仿佛就在眼前。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鹿耳鲲身翠屿连,云光海色雨晴天”中,“鹿耳”与“鲲身”都是地理名词,指代台湾岛。赤嵌城位于台湾岛上,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描绘赤嵌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地理知识。同时,这一联也展现出天气的变化,时而阴雨绵绵,时而晴空万里。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还增强了诗歌的动态美。 颔联“江帆晓渡波间影,市宅寒炊竹外烟”描述了江上船只和沿岸城市的景象。“江帆晓渡波间影”刻画了江上晨曦中的船帆,以及它们在水波中倒映的影像,形象地展示了台湾海峡繁忙的航运景象。“市宅寒炊竹外烟”则描绘了城市中的住宅,它们在竹林中升起炊烟,弥漫着浓郁的市井气息。这两句诗充分展示了赤嵌城的繁荣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人民生活安宁的赞美之情。 颈联“山似画屏时染黛,水如冰镜日磨鲜”则是作者以画家的视角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山似画屏时染黛”形象地描绘了群山峻岭,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时染黛”则突显了山色随著天气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水如冰镜日磨鲜”则表现了海面平滑如镜,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景象。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而且突显了作者对绘画技巧的运用和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 尾联“凭高得趣闲瞻眺,万里乡关一望悬”表达了诗人站在赤嵌城上,眺望远方故乡时的感慨。“凭高得趣闲瞻眺”表明作者在此登高望远,欣赏美景的同时,心中充满了乐趣。“万里乡关一望悬”则抒发了诗人在此时遥望远方故乡的思乡之情。这一联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整首诗显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赤嵌城远眺》是明朝诗人陈辉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40年左右),当时台湾正处于倭寇侵扰的动荡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陈辉作为一位爱国将领,正肩负起保卫疆土的重任。他在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安全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身处战争中的他,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忧虑。为了提振士气,陈辉时常激励部下勇往直前,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在明代中期,即诗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下,东南沿海一带倭寇活动猖獗,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明朝政府为巩固海防、抵御外侮,一方面加强军事建设,增派兵力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另一方面采取经济措施,发展渔业、商贸等民间产业,以求充实国力。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许多有志之士忧心忡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