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巴师戎晓发
碧草横塘露未消,计程烟水望中遥。数声鸡犬当山店,十里园林近野桥。人在石厨炊火起,客临茅屋酒帘飘。匆匆行李随青犊,度竹穿榕看采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绿意盎然的池塘边,露水还没有消散,估算着距离,前方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显得格外遥远。山里的小店里传来几声鸡鸣狗吠,十里的园林已经接近了乡村的小桥。有人在石头砌成的厨房里生火做饭,客人来到茅草屋前,看到酒旗在风中飘扬。匆忙赶路的行人在绿色的田野间穿行,穿过竹林和榕树,看到了正在砍柴的村民。
去完善
释义
1. 碧草:绿色的草。
2. 横塘:水边的平地。
3. 露未消:露水还没有蒸发掉。
4. 计程:计算行程。
5. 烟水:云雾迷蒙的水面。
6. 望中遥:远远地望过去。
7. 数声:几声。
8. 鸡犬:鸡和狗的叫声。
9. 当山店:在山间的村落里。
10. 十里:约略的数字,表示距离不远。
11. 园林:种植树木的地方。
12. 野桥:乡村的小桥。
13. 石厨:石头砌成的厨房。
14. 炊火起:炊烟升起。
15. 茅屋:用茅草做屋顶的房子。
16. 酒帘:酒店悬挂的招幌。
17. 行李:出门时携带的物品。
18. 青犊:青壮年的牛。
19. 度竹穿榕:穿过竹林和榕树林。
20. 采樵:砍柴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田园画卷,诗人陈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晨曦中的美好景象。
首联“碧草横塘露未消,计程烟水望中遥”,写出了清晨塘边草木上的露水还未消散,诗人正在远望水雾缭绕的风景。这里以“碧草”和“露未消”突出了清晨的清新与宁静。颔联“数声鸡犬当山店,十里园林近野桥”,则通过山间小店、园林野桥等景物,展现了一幅乡村景致。其中,“数声鸡犬”与“十里园林”相对照,衬托出诗人在行旅过程中逐渐接近乡村的气息。
颈联“人在石厨炊火起,客临茅屋酒帘飘”,描述了在乡间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石厨炊火起”与“茅屋酒帘飘”相对照,生动地勾勒出乡村生活场景。尾联“匆匆行李随青犊,度竹穿榕看采樵”,以诗人的视角呈现了乡间旅人行走于竹林之间,穿行于榕树之下,欣赏着正在采樵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礁巴师戎晓发》是清朝诗人陈辉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陈辉曾担任清政府官员,后因遭排挤而辞官回乡,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在这一时期,他游历各地,结交文人墨客,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陈辉生活的时代,正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虽然表面上国泰民安,但实际上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特别是民间对官僚腐败和贫富差距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陈辉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他对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思考。在《礁巴师戎晓发》这首诗中,他以晓发为引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