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郊行古意

标题包含
郊行古意
辛苦远行人,寂寞溪山路。云水隔疏村,渺渺横烟雾。鸡声出竹篱,高树滴微露。负耒有农夫,行歌临野渡。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漫长的旅途劳顿,来到了这偏僻的溪山路上。在这乡间田野里,村庄和溪流被云雾水气相隔,犹如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公鸡在竹林篱笆中啼鸣,高树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农人背起农具,唱着山歌走过旷野和渡口。竹筏随意散落却无人问津,撑竿也失去了方向。突然惊醒的白鸥振翅飞翔,轻轻拂过芦花丛离去。
去完善
释义
《郊行古意》注释如下: 1. 辛苦远行人:指离家远行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辛苦,辛勤劳苦;远行,远离家乡。 2. 寂寞溪山路: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孤独的心境以及沿途的山水风光。寂寞,孤独无伴;溪山,溪流与山川。 3. 云水隔疏村:描绘了诗人在行进过程中所见的景象,即远方的村庄被云雾和水流隔断,显得若即若离。云水,云雾与水流;疏村,稀疏分布的村落。 4. 渺渺横烟雾: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突显出环境的朦胧美。渺渺,模糊不清的样子;烟雾,雾气与烟尘。 5. 鸡声出竹篱:表示鸡鸣之声从竹篱茅舍中传出,表现农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鸡声,鸡鸣之声;竹篱,竹子编成的篱笆。 6. 高树滴微露:描写清晨时分,露水凝结在树枝上并逐渐滴落的情景。高树,高高的树木;滴,凝聚;微露,初升的太阳下形成的露水。 7. 负耒有农夫:表示一位肩扛农具的农民正在田间劳作。负,背负;耒,古代农具,用于耕地;农夫,农民。 8. 行歌临野渡:描述了这位农夫一边唱歌一边走到田野边的渡口。行歌,边走边唱;临,靠近;野渡,乡野间的渡口。 9. 竹筏散不收:描绘了河边竹筏散落各处尚未收拾的场景。竹筏,用竹子编织的船只;散不收,零散未收拢。 10. 一篙不知处:表明竹筏的主人似乎不在附近,无法将竹筏捞起。一篙,竹竿或撑船的长杆;不知处,不知身在何处。 11. 惊起白鸥飞:表现了突然间受到惊吓的白鸥振翅飞起的景象。惊起,因惊吓而起飞;白鸥,白色海鸥。 12. 低拂芦花去:描述白鸥贴着芦花低空飞行而去。低拂,轻轻擦过;芦花,芦苇的花穗。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郊行古意》中,诗人陈辉通过对乡村风景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寂静与恬淡。诗中运用了“辛苦”、“寂寞”等词汇,表达了远方行人背井离乡的艰辛和孤寂。接下来的画面描述了雾气弥漫的小路和溪边村落,呈现出一幅宁静且略带神秘色彩的乡村景象。而诗中的“鸡声”、“高树滴微露”则营造了一种清晨的氛围,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接着出现了农夫耕作的场景,表现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辛勤。“竹筏散不收,一篙不知处。惊起白鸥飞,低拂芦花去”四句进一步渲染了郊外的自然美景,让人陶醉其中。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美好乡村风光的欣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郊行古意》是明代诗人陈辉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当时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们对田园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陈辉作为一位士人,他的人生际遇相对较为平淡。他在明朝初年担任过一些小官职,后因故辞官回乡,过上了闲居的生活。这种生活经历使得他对田园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明朝初年的社会政治环境对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明朝初期,朱元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对于现实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理想和生活情趣。因此,陈辉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实际上也是这一时期文人的共同心理特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