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道中
凤岭崎岖道,游人蹑屐行。跻云穿树隙,踏石越浮坪。野鸟半知类,山花不识名。登临望无极,莽苍色纵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弯曲的山路上行走,游人们穿着木屐小心前行。爬过云山穿过树林的缝隙,踩在石头上越过起伏不平的草地。山中的鸟儿们只知道它们的种类,而山中的花儿们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站在山顶俯瞰远方,只见一片绿色的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凤岭:地名,此处指的是福建境内的一处山岭;
2. 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3. 游人:游玩的人;
4. 蹑屐:穿鞋登山,形容攀登艰难;
5. 跻云:达到云雾缭绕的高处;
6. 穿树隙:穿过树林间的空隙;
7. 踏石越浮坪:在石头上行走,穿越漂浮的草皮;
8. 半知类:大致知道类别,但不完全确定;
9. 不识名:不清楚花的名称;
10. 登临:登高望远;
11. 望无极:视野所及没有边界;
12. 莽苍:广大的丛林和草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凤山道中所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敬畏之情。在崎岖的山路上,游客们穿着木屐行走,攀爬云中穿过树梢,踏着浮动的石头跨越平地。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山路的艰险和游人的坚韧。
诗人观察到了野鸟的生活习性,也对山花的种类不甚了解,这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当他登上高处,看到无尽的荒野,色彩斑斓的景色使他感到震撼。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山道中》是南宋诗人陈辉的一首描绘行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67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陈辉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他在凤山道中所见的美景和内心的感慨。
在陈辉创作这首诗的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国对南宋的不断侵略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也使得国家局势更加复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抗金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陈辉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也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和抒发壮志豪情的诗篇。
陈辉一生波折,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故被贬。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在《凤山道中》这首诗中,陈辉通过对沿途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流离的痛恨。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传达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依旧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