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石屏山

标题包含
登石屏山
扳萝直上石屏巅,四望凌虚意渺然。俯瞰群山培塿细,遥临万树郁葱连。溪痕涧壑青芜地,彩色云霞碧落天。极目沧溟东碇外,烟波数点贾人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攀缘着藤蔓直达山巅,站在石屏峰顶四面望去,心中涌起无限思绪。低头看去,群山都变得细小如培塿;远观则见万木郁郁葱葱,相连成片。脚下溪流痕迹蜿蜒曲折于青草丛生之地,彩色云彩与碧蓝天空相映成趣。目光所及之处,茫茫大海东岸外,只见几艘商船在烟波浩渺中若隐若现。
去完善
释义
1. 扳萝:攀援藤萝。 2. 石屏巅:指石屏山顶。石屏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因其山体形似屏风而得名。 3. 四望凌虚:形容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视野开阔,仿佛要凌空而起。 4. 意渺然:心境悠远的样子。 5. 培塿:小土丘。这里指远处的小山。 6. 郁葱:草木繁茂的样子。 7. 溪痕涧壑:指山间溪流和水涧形成的痕迹。 8. 青芜地:指长满青草的地方。 9. 彩色云霞:彩色的云彩。 10. 碧落天:青天。 11. 极目:尽目力所及,眺望远方。 12. 沧溟:大海。 13. 东碇:古代港口的一种设施,用于系泊船只。这里可能指作者视线所及的某个海港。 14. 烟波:形容雾气笼罩的水面。 15. 贾人船:商人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登石屏山》是明代诗人陈辉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登山为线索,展现了他登顶石屏山的所见所感。这首诗的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形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扳萝直上石屏巅,四望凌虚意渺然”描述了诗人攀登山峰的过程和登顶后的心境。通过“扳萝”这一动作细节,展现出攀登过程的艰辛;而登上山顶后,放眼望去,天空高远,令人心旷神怡。 颔联“俯瞰群山培塿细,遥临万树郁葱连”则从俯视的角度描绘了山下景色的壮观。群山起伏,树木繁茂,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山上的视野和山下的景色,突显出山峰的高度和壮观程度。 颈联“溪痕涧壑青芜地,彩色云霞碧落天”描绘了山间的溪流、山谷和天上的云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美景,同时用“青芜地”和“碧落天”两个词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尾联“极目沧溟东碇外,烟波数点贾人船”则是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的大海。在这里,诗人以贾人船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石屏山》是明代诗人陈辉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大约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这段时间。 在明朝初年,中国社会历经战乱后逐步走向稳定,国家开始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对山川河流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愈发浓烈。陈辉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陈辉个人经历了不少人生的起伏。他可能经历过仕途的挫折、家庭的变故以及友情的离合。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生活的感悟更为深刻,也对世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悠然自得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此外,明朝初年的社会背景也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尤为繁荣。而石屏山所在的浙江省正是当时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因此,陈辉在登临石屏山时,所见到的不仅是美丽的山水风光,还有那个时代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