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叠彩岩登越亭

标题包含
访叠彩岩登越亭
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 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忠仗信,六合本同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晞颜(1876-1943),原名朱熹,字希贤,号晦庵,又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尊称“朱子”。 朱晞颜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曾任秘书省校...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尚未去过越亭已有段时间了,不知如今的石榴花已经绽放到了何种程度? 江水犹如白玉般清冽且流动不息,青山翠绿的景色仿佛悬浮在天空之中。 跨越重重障碍,置身在多风的湖南地带。 不论是在行动还是隐藏自己的踪迹,都要忠诚于信仰和承诺。毕竟,天地四方原本就是相同的气流所形成。
去完善
释义
1. 越亭:古亭名,位于桂林叠彩山。越,古代中国南方的部族名称,后成为广东、广西的别称。 2. 榴花:石榴花,春夏之交盛开,常见于江南地区。 3. 百越:指百粤之地,即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百越,也作“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 4. 三湘:指湘江、资江、沅江三条河流,汇合后称为湖南。这里指湖南省一带地区。 5. 忠仗信:忠诚地依靠信用行事。仗,依赖。
去完善
赏析
《访叠彩岩登越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越亭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内心的感慨。朱晞颜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忠诚和信仰的赞美。 首联“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诗人以“不到越亭久”开篇,点明了自己与越亭的距离感,同时表达了期待和怀念之情。紧接着通过询问“榴花今几红”,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自然界中的景象。 颔联“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诗人以江水比喻时间的流逝,用寒泻玉形容江水的清澈。而“山色翠浮空”则形象地描绘出山色的苍翠。这两句既传达了自然界的壮观景色,又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感受。 颈联“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诗人在描绘景致的同时,更表达出自己身处百越、三湘之地的心境。这两句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尾联“行藏忠仗信,六合本同风”,这是诗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表白: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坚守忠诚、信仰的原则。这里,诗人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赋予了整首诗更高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叠彩岩登越亭》是南宋诗人朱晞颜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由于金国的侵略和蒙古的崛起,国家始终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以山水游历为寄托,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朱晞颜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晞颜的个人经历也值得一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曾赴京应试,但未能如愿登上仕途。此后,他在家乡专心治学,培养出了许多人才。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在这首诗中,他以叠彩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和时代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