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书怀

标题包含
长安书怀
岐路今如此,还堪恸哭频。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 谷口田应废,乡山草又春。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马戴(799年-869年),字虞臣,唐朝时期著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年生活:马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歌...查看更多
ayersfu
去完善

译文
道路至今如此坎坷,不禁让人悲恸落泪。 困居关中已成异乡之客,海上的亲人也已垂垂老矣。 谷口的田地恐怕早已荒废,而故乡的山野草木又迎来春天。 年复一年地消磨壮志,徒然做个上疏献策的人。
ayersfu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歧路:指人生道路的岔路口。 2. 堪:可以。 3. 恸哭:极度悲痛地痛哭。 4. 频:频繁。 5. 关中: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 6. 久客:长期离家在外的人。 7. 海上:指沿海地区。 8. 老诸亲:指年老的亲戚们。 9. 谷口:地名,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的泾阳县。 10. 田应废:田地应该荒废了。 11. 乡山:故乡的山。 12. 草又春:春天来临,草又生长出来。 13. 年年:每年。 14. 销壮志:消磨壮志,失去雄心壮志。 15. 空作:白白地做。 16. 献书人:指向皇帝上疏献策的人。
ayersfu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长安书怀》以深切的情感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怀才不遇的悲哀和感慨。首联“歧路今如此,还堪恸哭频”,通过“歧路”与“恸哭”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的无奈;颔联“关中成久客,海上老诸亲”则传达了诗人离家别亲的辛酸;颈联“谷口田应废,乡山草又春”则以田园荒废的情景,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现实的不满;尾联“年年销壮志,空作献书人”则揭示了诗人尽管壮志未酬,却仍然坚持理想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情感深沉,韵律优美,堪称唐诗中的佳作。
ayersf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书怀》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857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期间。这一年对马戴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进士及第,出任龙溪主簿,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然而在此之前,马戴曾长期困居长安,穷困潦倒,过着艰难的求仕生活。这段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世态炎凉。 在857年的唐朝社会,国家经济相对繁荣,文化事业发达,但由于朝政日益腐败,官僚体制弊端丛生,使得许多有志之士难以施展抱负。而马戴作为一位胸怀壮志的文人,对此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感慨。他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勉诗句激励自己,并借《长安书怀》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仕途的憧憬。
ayersf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