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家
九陌槐叶尽,青春在豪家。娇莺不出城,长宿庭上花。
高楼登夜半,已见南山多。恩深势自然,不是爱骄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槐树叶渐渐落尽,美好的春天却仍然停留在富贵人家的庭院之中。娇嫩的小黄鹂不愿离开城市,它们喜欢在庭院的花木间长久地栖息。在半夜时分登上高楼远望,已经可以看到那多重的南山。这深厚恩情带来的地位与权利是自然而然的,并非是因为对骄奢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释义
1. 九陌:泛指都城内的道路。
2. 槐叶尽:槐树叶落尽的时节,即晚秋。
3. 青春:春天的景色,借指美好的时光。
4. 娇莺:娇小的黄莺鸟,这里象征年轻美丽的女子。
5. 出城:离开城市,这里指从豪家外出。
6. 长宿:长期居住。
7. 庭上花:庭院中的花朵,这里借指女子的美貌。
8. 高楼:指豪家的建筑。
9. 登夜半:登上高楼直到半夜。
10. 南山:指南面的山,这里指豪家的方向。
11. 恩深:恩情深厚,指豪家对女子的关爱。
12. 势自然:自然的情势,这里是说豪家对女子的关爱并非出于骄奢的心态。
去完善
赏析
《豪家》刘驾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槐树叶、莺鸟、庭院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中“九陌槐叶尽,青春在豪家”一句,以槐花之绿象征春天,表达了豪家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娇莺不出城,长宿庭上花”则通过描绘莺鸟的习性,表现了豪家环境的优美与宁静。
接下来的诗句“高楼登夜半,已见南山多”,从字面上看,是写豪家的高楼之上,夜景下的南山清晰可见。这里其实暗示了豪家的地位高贵,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最后的两句“恩深势自然,不是爱骄奢”,表明豪家之所以有如此的势力,并非因为他们骄傲奢侈,而是由于深厚的恩情和自然的实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豪家》是唐朝诗人刘驾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末时期,当时刘驾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科考中屡试不第,仕途不得意,这使他对当时的官场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社会矛盾激化。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驾以《豪家》一诗表达了对权贵豪门奢侈浪费的不满和对普通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