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以道现庵新成
春风窗户雨初干,恰爱南湖一镜宽。
倒影绝怜飞观近,鸣榔不入莫涛寒。
吾伊声断闻鸥下,舴艋舟轻唤客难。
题作现庵真现否,凭公为问约斋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刚停,窗户被吹得轻轻摇摆,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此时,恰好在南湖边看到了一片平静的湖面。湖面的倒影中,有一座高耸的楼宇仿佛就在眼前;湖边的人们正在用木棒敲打船板,他们的声音在波涛中显得格外响亮。突然间,人们的声音中断了,一群海鸥从天空降落在水面;湖面上的小舟在水浪中轻盈地摆动,仿佛在向游客发出召唤。这个“现庵”的名字是真的反映了它的现状吗?我想请你在有机会的时候去约斋问问看。
去完善
释义
1. 题目:《题张以道现庵新成》
注释:“题”,本指书写、题写。这里用作动词,意即给(张以道的现庵)写一首诗。“张以道”,人名,此处为旧时隐士的化名。“现庵”,即“现在的草屋/小屋”之意,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所住的简陋房屋。“新成”,新建或修复完成。整首诗题目意思是:为张以道的刚刚完工的简陋居所题写诗歌。
2. 诗句:春风窗户雨初干,恰爱南湖一镜宽。
注释:“春风窗户雨初干”,意为春天的风轻轻拂过窗台,雨水刚停。其中“春风”指的是春天的微风,“窗户”是窗台的意思。 “恰爱南湖一镜宽”,意为恰巧在南湖边欣赏湖面如镜的美景。其中“恰爱”表示恰好遇到喜欢的事物,“南湖”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此处的南湖可能并非今湖南省的南湖,而是作者所在地的某一湖泊。"一镜宽"用来描绘湖面宽广如镜的景象。
3. 诗句:倒影绝怜飞观近,鸣榔不入莫涛寒。
注释:“倒影绝怜飞观近”,描述的是倒映在水面的亭台楼阁非常美丽,与水面距离很近。这里的“倒影”指的是湖水中的建筑倒影,“绝怜飞观近”则是说这个倒影看起来离得很近,十分惹人喜爱。“鸣榔不入莫涛寒”,描述的是击打船舷的声音传不到浩渺的水波之中。“鸣榔”是指敲击船舷发出声响的行为,用以驱赶鱼群,这里暗示了湖面上船只稀少,一片宁静的氛围。“莫涛寒”则是在形容湖水浩渺,波浪起伏。其中“莫涛”一词,可能来自古汉语中“莫大”的表达方式,表达极大或者极广的范围,故“莫涛”在这里可能是强调波涛之大。
4. 诗句:吾伊声断闻鸥下,舴艋舟轻唤客难。
注释:“吾伊声断闻鸥下”,诗人听到断断续续的人声和鸥鸟的叫声。其中“吾伊声”是指人们说话的声音,“断”表示声音不连续,“闻鸥下”则表示听到了鸥鸟的叫声。“舴艋舟轻唤客难”,描述了小船轻轻地呼唤着客人却很难把他们招引过来。其中“舴艋舟”是一种小船,因其形似蚱蜢,故有此称。而“唤客难”是指将客人吸引到船上很难。
5. 诗句:题作现庵真现否,凭公为问约斋看。
注释:“题作现庵真现否”,怀疑这所房子的名称是否真的反映了它现在的状态。其中“现庵”是诗的题目,同时也在这一句中被提及,起到了呼应主题的作用。“凭公为问约斋看”,邀请大家一起去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那样。其中“凭公”是古语用法,意为请诸位,“为问”是请问的意思,“约斋”可能是作者的别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张以道现庵新成”,首句便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窗户,春雨刚刚停歇。诗人紧接着把视线投向南湖,湖水如镜,湖面宽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赞美了庵堂周围的景观,建筑物的倒影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美丽,飞观(指高耸的楼观)近在眼前,而捕鱼时敲击船舷的声音却无法传入远处波涛汹涌的水域,表达了远离尘世纷扰的意境。
诗人又通过描述自己倾听鸟语、观察鸥鸟,以及小船在湖面上轻轻荡漾等情景,表达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以淡淡的调侃口吻提出问题:这座庵堂是否能呈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认为只有了解他的人才能真正地评价和理解他,含蓄地表露出诗人期待被理解和接纳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张以道现庵新成》,是宋代诗人释宝昙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首诗中,释宝昙表达了对友人张以道新建佛寺的赞美和对佛学信仰的虔诚。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正处于对金朝和战不定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释宝昙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与此紧密相连。他游历四方,广结善缘,通过诗歌表达对佛法的领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也对释宝昙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喜好山水田园,追求隐逸生活和禅意哲理,这也反映在释宝昙的诗歌创作中。他在诗中描绘了佛寺的美景,表达了与友人共同修行的愿望,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心灵的追求和对禅意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