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道中

标题包含
道中
出门嗟世路,何日朴风归。 是处太行险,□□应解飞。 主人厚薄礼,客子新故衣。 所以浇浮态,多令行者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松(847年-901年),字梦徵,唐朝晚期文人。他是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曹松在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中进士,但因故未能任职。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出家门感叹世界道路的复杂,什么时候才能回归淳朴的风气呢? 这个地方到处都是艰难险阻,但是我们的能力应该足以应对各种困难。 主人热情款待,客人也新朋旧友齐聚一堂。 为了让这种热闹的气氛更浓郁,很多行路的人都忍不住来参加。
去完善
释义
《道中》注释如下: 1. 嗟:表示叹息或哀伤的语气助词。 2. 世路:指社会、人生之路。 3. 朴风:淳朴的风俗习惯。这里指古代淳朴的社会风貌。 4. 是处:到处都是,无一处不是。 5. 太行:即太行山,位于今山西与河北、河南交界处,地势险要。 6. □□:原诗此处缺字,推测可能是“我”或“人”等。 7. 应解飞:意为应当能够自由飞翔。这里借用鸟儿的飞行来形容行者在险恶环境下依然能前进的勇气。 8. 主人:指沿途的东道主。 9. 厚薄礼:意为主人对客人施予的礼仪或款待,无论厚薄都表示了尊重与情谊。 10. 客子:出行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1. 新故衣:换上新衣,寓意告别过去,迎接新的旅程。 12. 所以:表示原因、目的。 13. 浇浮态:指追求名利、奢华的生活态度。 14. 多令:使……更多。 15. 行者:指出门远行的人,这里也指诗人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曹松在这首《道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思。诗人在开篇即感叹世路的艰辛,盼望着淳朴的风尚能早日回归。随后通过描绘太行山的险峻,暗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艰难,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远方自由的渴望。 在行旅过程中,主人以厚重的礼仪招待客人,而客子则更换新旧衣物以示尊重。这两句既揭示了旅途中的人情冷暖,也流露出诗人对个人身份的反省与审视。最后两句,诗人则以批评的口吻指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名利所驱使,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导致了离经叛道的后果。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见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道中》是唐代诗人曹松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在公元874年至879年之间,发生了黄巢起义,这是唐朝末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许多诗人都受到了影响。曹松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这个时期,曹松的个人经历较为简单。他早年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学成为一名地方官吏。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农民生活困苦等问题日益严重。黄巢起义的发生,更是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在这种背景下,曹松创作了《道中》这首诗歌,以表达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