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半明半暗,醉醺醺地闻到花香,又沉沉睡去,耳边传来黄莺的歌唱。小狗摇动铃铛发出声音,仿佛在唤醒二十年前的清晨寺庙的回忆。

去完善
释义
1. 春晓:春天的早晨。
2. 元稹:唐朝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此诗为元稹所作。
3. 半欲天明半未明:指天刚亮不久,一半明亮一半昏暗的景象。
4. 花气:花香。
5. 醉闻花气:在花香中陶醉。
6. 睡闻莺:在睡梦中听到黄莺的叫声。
7. 猧儿:小狗。
8. 撼起钟声:晃动身体使钟声响起。
9. 二十年前晓寺情:回忆起二十年前在寺庙度过的一个春天早晨的情境。

去完善
赏析
《春晓》元稹这首诗歌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中的“半欲天明半未明”描述了春天的曙光初现,既不太亮也不太暗的时刻,这种朦胧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醉闻花气睡闻莺”则展现了诗人沉醉于花香之中,又被鸟儿的啼鸣唤醒的情境。
接下来的“猧儿撼起钟声动”,其中的“猧儿”指的是小狗,这句诗句表明是诗人被小狗的叫声惊醒,从而听到了寺庙的钟声。最后一句“二十年前晓寺情”则暗示着诗人在这春天的清晨里,回想起了自己二十年前的青春时光和当时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27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元稹经历了宦海沉浮,官至尚书右丞,但因直言敢谏而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
在《春晓》的创作时间,元稹因直言进谏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弹劾官员的不法行为。然而,由于当时的朝廷腐败,元稹的正义之举并未得到重用,反而被贬为县尉。这种人生际遇使得元稹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他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切和对生活的感悟。
此外,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日益严重。元稹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揭示了民众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春晓》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元稹的人生际遇、时代背景以及他作为一个诗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元稹在这首诗中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