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标题包含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元稹中明经科进士,进入官场。起初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查看更多
林英聪
去完善

译文
初春时刻春雷惊醒万物,美好的时光遍布大地。 桃花灿烂如蜀锦,老鹰逐渐老去,春鸠取而代之。 春光时刻催促万物生长,芽苗在相互竞争中茁壮成长。 人世间忙于生计,耕种的身影遍布田野。
林英聪
去完善
释义
1.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2. 韶光:美好的时光。 3. 周:遍布。 4. 蜀锦:四川出产的丝绸,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的繁盛美丽。 5. 鹰老:指春天的到来,老鹰不再捕食,让位于春季繁殖的鸟类。 6. 春鸠:春天里的一种鸟。 7. 时候:时间。 8. 争催迫:争相催促。 9. 萌芽:植物刚刚生长出来的嫩芽。 10. 互矩修:遵循一定的规矩修剪。 11. 务生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 12. 田畴:田地。
林英聪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惊蛰时节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惊蛰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景象。“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两句描述了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阳光普照大地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来临。接下来的“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则以桃花和鹰的形象,分别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而“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则表达了季节交替时的紧迫感,预示着春天里的生机勃勃。最后两句“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则描绘了人们开始在田野里劳作,为丰收做准备的场景。整首诗在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林英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德宗时期(公元780年-805年)。这一时期,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恢复阶段,社会相对稳定。 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文人,元稹在当时已经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历任监察御史、祠部员外郎等职,参与政治事务并关心民生。然而,宦海浮沉,人生无常,他在政治道路上并未一帆风顺。在这样的背景下,元稹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描绘了农耕生活与自然景色的美丽画卷,并通过诗的形式揭示了生命的哲学思考。 此外,唐朝重视农业,农民阶级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地位。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指南,对指导农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惊蛰”为主题的诗歌表达了元稹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林英聪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