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张山翁入黄鹄山
采薇黄鹄岭,投迹去无踪。
我亦从今逝,浮云四百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选取薇菜在黄鹤山,寄身之地踪迹难寻。
我也自此离去,飘浮于四百座山峰间的白云之上。
去完善
释义
《闻张山翁入黄鹄山》为南宋诗人区仕衡所作。注释如下:
1. 采薇:采摘野菜。这里指隐士的日常生活。
2. 黄鹄岭:位于湖北武昌,毗邻黄鹤楼。
3. 投迹:抛掷足迹,意指行踪不定。
4. 我亦从今逝:表示自己也将开始新的生活。
5. 浮云四百峰:借用范仲淹诗句“西北望,射天狼”之意,表达对名利的淡漠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6. 四百峰:泛指多座山峰,表达景色的壮丽。
去完善
赏析
《闻张山翁入黄鹄山》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听闻张山翁隐居黄鹄山的情景。诗人以“采薇黄鹄岭”开篇,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而“投迹去无踪”则暗示了张山翁远离尘世的决心。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张山翁的选择,表达了希望效仿张山翁,遁世隐居于“浮云四百峰”之间的愿望。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张山翁入黄鹄山》是明代诗人区仕衡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此时正是宦官权势盛行的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诗人区仕衡正值人生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饱受挫败。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热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以诗为友,寄情山水,抒发自己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多以山水诗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而区仕衡的这首《闻张山翁入黄鹄山》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通过描绘张山翁入黄鹄山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够像张山翁一样,超脱世俗纷扰,寄情山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