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宗白宣州寄诗次韵
三载樟亭信到迟,偏劳双鲤寄相思。
玄晖有兴期频订,太白曾游亦自奇。
顾我尝为秋圃客,知君不废敬亭诗。
未须更道澄江练,只候飞凫上赤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年时光恍若流水匆匆逝去,令人遗憾的是樟亭的音讯却迟迟未至。好在传递情感的双鲤不懈,把我的思念之情带给远方的你。回想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你总是寄来充满情意的诗歌。诗人李白的故地吸引着我们相约探访,品味其中的美妙与神奇。我知道你一直未放下对敬亭山的眷恋,用诗篇记录下每一处风光。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无需再谈论那抹如练的江面,只需期待着我们的相聚时刻,共同欣赏那美景,感受那份快乐。
去完善
释义
1. 三载:三年。
2. 樟亭: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附近。
3. 玄晖:南朝诗人谢眺的字,此处借指赵宗白。
4. 太白:唐朝诗人李白的字,此处借指自己。
5. 秋圃:秋天的花园,这里指作诗的地方。
6. 敬亭:山名,位于安徽宣城,唐代文人墨客常去游玩。
7. 澄江练:形容清澈的江水,比喻美丽的景色。
8. 飞凫:飞翔的野鸭,这里指书信。
9. 赤墀:红色的台阶,这里代指皇宫。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友情和诗歌的唱和之作,诗人在收到朋友赵宗白的寄诗后,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对古人如玄晖、太白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作为诗人的自豪和期许。
首联“三载樟亭信到迟,偏劳双鲤寄相思”,描述了诗人与赵宗白之间的友谊,尽管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友谊并未因距离而疏远,反而更加珍惜彼此。诗人用“双鲤”来比喻赵宗白的寄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颔联“玄晖有兴期频订,太白曾游亦自奇”,诗人引用了古人的例子,表达了他们希望能够像玄晖、太白那样,经常交流诗歌,共同进步的心情。这也是他们之间深厚友情的体现。
颈联“顾我尝为秋圃客,知君不废敬亭诗”,诗人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赵宗白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诗歌。
尾联“未须更道澄江练,只候飞凫上赤墀”,诗人以“飞凫上赤墀”的形象比喻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表达了他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诗歌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赵宗白宣州寄诗次韵》是南宋诗人区仕衡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时年诗人约54岁。在这一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北伐中原的计划受阻。与此同时,江西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诗人以诗抒发忧虑国事、关怀民生的情怀。
区仕衡出身贫寒,年少时勤学苦读,成年后投身科举。他在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中进士,历任福建、广东等地的地方官员,关注民生疾苦,主张实政廉政,受到民众赞誉。然而,他的官职并不显赫,晚年辞官回乡,过着清贫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他身处逆境、忧国忧民的时期创作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