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与客西湖上感事

标题包含
与客西湖上感事
湖头双桨藕花新,五嫂鱼羹曲院春。 只道西陵松柏下,繁台宾客更何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边的小舟轻轻摇荡,莲花正盛放新芽;五嫂烹制的鱼羹香飘满园,春意盎然。只知道在西陵的古松翠柏之下,繁台的宾客们如今还有谁依旧在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湖:这里指浙江杭州的西湖。 2. 区仕衡:字子行,号泰泉居士,广州南海人。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状元及第,累官尚书郎,最后出知端州。 3. 湖头:湖边。 4. 双桨:两只船桨,代指小船。 5. 藕花:莲花。 6. 五嫂鱼羹: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五嫂的妇女在西湖边的曲院卖鱼羹,其鱼羹鲜美可口,因此声名远播。后人以“五嫂鱼羹”来泛指美味佳肴。 7. 曲院:此处指西湖边上的曲院风荷景点。 8. 西陵:西陵峡的简称,位于长江三峡的最西面。这里代指苏轼的好友张梦得所在的西陵。 9. 松柏:松树和柏树,常用来象征长寿。 10. 繁台:汉代梁孝王所建的台观,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后来成为苏轼等文人墨客游宴的场所。 11. 宾客:这里指苏轼和张梦得等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与客西湖上感事》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西湖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首句“湖头双桨藕花新”描绘了西湖美景中的波光粼粼、荷花盛开,暗示出夏季的到来;次句“五嫂鱼羹曲院春”则描述了诗人品尝到美味的西湖醋鱼,表现了西湖边美食的诱惑力。第三句“只道西陵松柏下”则以古事引出感慨,寓意着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最后一句“繁台宾客更何人”中,诗人提及繁台宾客,意味着历史上的繁华盛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人们只能在想象中追寻那曾经的繁荣。整首诗给人以婉约之美,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兴替的反思,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与客西湖上感事》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大致在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的诗人区仕衡一生辗转流离,曾任职于福建、湖南等地,晚年寓居西湖,常与友人游历湖山。他与朋友一起游览西湖时,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诗篇。 当时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但在西湖这样美好的自然风光里,人们仍然能够暂时忘却忧虑,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愉悦。这首诗既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