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
礼乐三千不可闻,彤墀诸草似刘蕡。
莫嗟起部官犹左,尺疏公田頼有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的翻译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请您提供一下原文的背景信息或者上下文,以便我能够更准确地为您翻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酬:以诗、文回应之意。
2. 吕监簿叔朝:吕姓官员的表字,具体人物未详。
3. 垂示试草:可能是指对方赠给区仕衡的文章草稿。
4. 区仕衡:南宋时期文人,福建闽县人。
5. 礼乐三千:形容礼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6. 彤墀:皇宫前的红色台阶,此处借指朝廷。
7. 刘蕡:唐代文人,因直言敢谏而著名,这里用来比喻对方文章的胆识过人。
8. 莫嗟起部官犹左:此句意为不要抱怨文学官员的位置偏低。
9. 尺疏:上疏,向皇帝陈述意见或建议的一种公文形式。
10. 公田頼有君:这句表示有对方这样的才子,国家公事可以依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古代朝廷礼仪与音乐的向往,以及对才子们的赞美。诗中提到的“彤墀诸草似刘蕡”,暗示了这些才子们的才华横溢,如同古代著名的文人刘蕡一般。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才子们能够在朝廷中崭露头角的期许。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文化的敬意和对人才的尊重,展现了一位语文老师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吕监簿叔朝垂示试草》是南宋著名文人区仕衡所创作的古诗词,通过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区仕衡写给吕监簿叔朝的答谢之作。
该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正值金朝南侵、战火连绵的时期。当时区仕衡身处困境,因金朝南侵而流离失所,历经了战乱的苦难和家破人亡的悲凉。然而在这样的时期,他的挚友吕监簿叔朝仍然关心着他的生活,甚至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机会,这使得区仕衡深受感动。
在同时间段的历史背景下,金朝不断侵略南宋,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战乱之中。民生疾苦,百姓生活艰难。区仕衡作为一位南宋文人,面对战乱的压力,他不仅需要在生活上自立自强,还要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因此,尽管生活艰辛,他仍然坚持创作,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