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雨中

标题包含
雨中
蓬窗竹户小园东,湿尽残红又浅红。 羡杀乌栖深树稳,豆花篱落雨声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小雨淅沥,竹帘轻掩的小院里,花瓣被雨水打湿,更显娇嫩。在篱笆旁的豆花丛中,几只鸟儿依偎在枝头,享受着这片刻宁静的雨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区仕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2. 蓬窗:简陋的窗户。 3. 竹户:用竹子制成的门。 4. 小园东:指诗人的院子东边的小花园。 5. 湿尽残红:指雨水打湿了花瓣,使花瓣变得残破。 6. 浅红:指花朵的颜色逐渐变浅。 7. 羡杀:羡慕得要死。 8. 乌栖:乌鸦栖息的地方。 9. 深树:茂密的树木。 10. 豆花:豆科植物的花。 11. 篱落:篱笆。
去完善
赏析
《雨中》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阵雨过后的小园景色。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蓬窗竹户小园东"描述的是小园东边的一角,这个角落被细雨湿润,显得宁静而美好。"湿尽残红又浅红"则是对雨后花朵的描绘,雨水打湿了花瓣,使得原本凋零的花朵又重新焕发出浅浅的红色。 接下来的诗句"羡杀乌栖深树稳,豆花篱落雨声中"则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现雨中景象。诗人以乌鸦在深树上安稳地栖息作为对照,衬托出豆花在风雨中的顽强生长。这一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也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雨中》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生动形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雨后小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中》是南宋诗人区仕衡的一首描绘雨景的诗作。据考,此诗创作于公元1200年左右。在那时,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由宋徽宗赵佶建立,定都临安(今杭州)。这一时期的诗歌多以描绘江南风光、抒发感慨为特点,其中尤以辛弃疾、陆游等人为代表,形成了富有情感色彩的豪放派词风。 在这个阶段,区仕衡在个人生活上可能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他的家乡位于战乱频仍的北方地区,受金朝统治,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士人常有国破家亡之痛,盼望南宋朝廷能够光复失地,恢复汉室江山。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热衷于繁华盛世,对北方故土的收复行动进展缓慢,这使得很多文人墨客陷入家国忧思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区仕衡的《雨中》或许是在表达他对战乱和时局的忧虑。尽管生活之中充满了种种困顿和挣扎,但他仍然能观察到生活中美好的细节。正如诗中所言:“静夜钟声报早衙,满川烟雨湿松花。”他寄情山水,将希望寄予未来的和平年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