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寺丞邓山长来访林中
喧传彩鹢下江干,村北村南稚子看。
呼酒咄嗟欣有客,住山寥落幸无官。
不惭居士新藤帽,亦醉田家老瓦盆。
君爱幽居寻旧好,几来林下共清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喧闹声此起彼伏,五彩斑斓的小舟出现在江边。村庄里的大人小孩都在围观。呼朋唤友,品尝美酒佳肴,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无官一身轻,在这山中过起了悠哉的日子。不戴帽子也不觉得丢脸,和农夫们一起畅饮,共享农家美味。他们怀念着往日的欢乐时光,经常结伴来到林间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郑寺丞:郑姓的寺丞,具体指谁已无法考证。寺丞是古代寺庙的官员。
2. 邓山长:邓姓的山长,具体指谁已无法考证。山长是中国古代的学府负责人。
3. 喧传:喧嚣传播。
4. 彩鹢:彩绘的鹢鸟,这里指代船只。
5. 江干:江边,岸旁。
6. 村北村南:村庄的南北两边。
7. 稚子:小孩子。
8. 呼酒:呼唤取酒,即准备酒席。
9. 咄嗟:形容时间短暂。
10. 居士:居住在市区的人,与“僧侣”相对。
11. 新藤帽:新的藤编帽子。
12. 田家:农民家庭。
13. 老瓦盆:古老的瓦制花盆。
14. 林下:树林之中。
15. 清欢:清静的快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友人郑寺丞、邓山长在山林之中的相聚情景。开头两句“喧传彩鹢下江干,村北村南稚子看”以彩鹢作比喻,表现出了友人们到来的盛况和小孩们的兴奋之情。第三句“呼酒咄嗟欣有客”则描绘了他们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接着第四句“住山寥落幸无官”表示作者在山中过着清静的生活,没有官场的束缚,表达了他们对这种生活的满意。第五句“不惭居士新藤帽”描述了诗人头戴新藤帽的形象,显示出他的洒脱与不拘小节。第六句“亦醉田家老瓦盆”则借用了田家的老瓦盆来饮酒,体现他们不拘一格的雅兴。最后两句“君爱幽居寻旧好,几来林下共清欢”表达了作者对于与朋友在林中共享清闲时光的向往。整首诗展现了作者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郑寺丞邓山长来访林中:这是一首描绘文人墨客在山间密林中相聚的古诗词,据传为宋代诗人区仕衡所作。诗中将郑寺丞和邓山长两位好友在幽静山林中的交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的出现时代是唐宋之交,正值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时期。
此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成熟,涌现出一批批热爱文学之士,他们的诗文歌颂了山川之美,抒发着对友情的真挚情感,通过诗歌展现自己的才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此外,本诗还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热衷于游山玩水的生活方式。而区仕衡正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淡泊名利,把诗意人生视为理想,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