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生行
君不见平陵班仲升,君不见句章阚德润。
二子佣书日苦贫,投笔诵经总才隽。
又不见二子之后有胡生,寸管从人落魄行。
往往自诧骨非贱,口述二子功与名。
凿空绝域称使者,孝廉为郎补中舍。
都乡拜爵金印持,定远封侯玉门射。
胡生果是大耳儿,蛟龙尺水自有时。
长安乞米齿编贝,且得待诏聊免饥。
不能持钓富春泽,只解校文天禄阁。
丈夫岂必终落魄,他时人认佣书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可能没有见到过平陵的班固和句章的阚泽,这两位书生原本靠抄书度日生活艰辛,但凭借着才能和智慧脱颖而出。
同样也没见过他们后面那位姓胡的书生,尽管他的毛笔时常离手、衣衫褴褛,但他对自己并不自贱,常常口头讲述着那两位前辈的事迹和成就。
那位胡先生后来到了遥远的陌生领域成为使者,以孝廉身份被选拔成为郎中,并在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他果然是一个不平凡的才子,就像游走在小水域中的蛟龙,总有一天会腾飞而起。他在长安的时候曾为了糊口而去求米,此时他已经白发苍苍,只能寄希望于得到皇帝的召见来勉强度日。
他没能如富春江边的垂钓者一样悠然自得,只能在朝廷的天禄阁里做些校对文字的工作。但是大丈夫怎能终身潦倒呢?也许有那么一天,人们会认识这位曾经的抄书客。
去完善
释义
1. 平陵:古邑名,位于今中国山东省潍坊市一带。
2. 班仲升:古人名字,具体所指不详。
3. 句章: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境内。
4. 阚德润:古人名字,具体所指不详。
5. 二子之后有胡生:意指在两个古人之后出现的另一位名叫胡生的人。
6. 寸管从人落魄行:形容胡生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活困顿。
7. 凿空绝域称使者:指胡生在远方执行任务,表现出色,受到赞誉。
8. 孝廉为郎补中舍:意指胡生以孝道和廉洁的品质被选拔为官。
9. 都乡拜爵金印持:描述胡生在都乡的封爵仪式,手持金印。
10. 定远封侯玉门射:指胡生在遥远的地方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诸侯。
11. 大耳儿:对他人的亲切称呼,这里指的是胡生。
12. 长安乞米齿编贝:描述胡生在长安求取粮食的艰苦生活。
13. 待诏:官员上朝时等待皇帝召见。
14. 天禄阁:汉代皇家藏书楼,这里代指宫廷藏书之地。
15. 校文:校对文章。
16. 终落魄:始终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17. 佣书客:书生,指文人墨客。
去完善
赏析
《胡生行》是一首描绘诗人区仕衡心目中理想人才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的名人班仲升和阚德润的赞誉,表达了对知识渊博、胸怀壮志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以胡生作为主人公,展现了他不拘小节、乐于助人的人格魅力。
诗人通过描述胡生虽处境贫寒,但依然坚持求知的精神,表现出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胡生渴望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决心,希望他能如同班仲升和阚德润一样,最终取得功名,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胡生的刻画,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有才学的人即使暂时处于困境,也终将脱颖而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胡生的品质,也激励了人们追求知识与理想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生行》是明代诗人区仕衡的一首古体诗,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区仕衡在中年时期创作的。此时,他正身处明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黑暗。作为一名文人,区仕衡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既担忧国家的命运,又同情百姓的痛苦生活。这种矛盾和忧虑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这首诗中,区仕衡以胡生为形象,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社会不公和命运多舛时的无奈和痛苦。诗人通过讲述胡生的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