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送杜枢院
赫赫中兴业,黼扆咨明辅。
锋车召黄岩,端笏拜西府。
昔簉讲筵班,倏接仪曹武。
庶几进谠言,衮职万一补。
璚琚厕珷玞,楩柟杂榛楛。
镜几祈圣哲,厦构谋梁柱。
云何梦傅时,而乃与哙伍。
指图玩金瓯,进箴骄玉斧。
旦夕尚逡巡,调剂竭肝腑。
志竟不可谐,洁身谢鹓羽。
道岂荣抽簪,思恒记铭釜。
公行且居东,衮归谒朱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壮大的事业中,我依就贤明的辅佐。
公务召我来此,拜倒在西部的官府。
从前参与朝会,突然接到仪曹的消息。
希望能提出有益的建议,尽我微薄的职责。
我被比作玉石,但也混杂了木头。
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成为国家的栋梁。
为何梦想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却只能与粗俗之人为伍?
看向那锦绣江山,发出劝诫之声。
但我也明白,一切终究难以如愿。
无法完成宏图大志,我只能洁身自好,退隐山林。
荣华富贵对我来说不过是过眼烟云,我只会铭记自己的使命。
如今我要离去了,告别繁华,回归平淡。
去完善
释义
1. 都门:泛指都城之门,这里指京城。
2. 杜枢院:即杜如晦,唐太宗时期的著名宰相,曾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
3. 赫赫:形容威势显赫的样子。
4. 中兴:国家由衰颓走向振兴的时期。
5. 黼扆:古代帝王的座位屏风,这里借指帝王。
6. 咨明辅:意思是选拔贤明的辅佐之臣。
7. 锋车召:用锋利的马车载着皇帝去召见贤能之士。
8. 黄岩:这里代指被征召的人。
9. 端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拿着的手板,这里代指官员。
10. 西府:古指皇帝的宫室,这里借指朝廷。
11. 昔簉讲筵班:曾经在同僚们一起讨论政务的场合中出现。
12. 仪曹武:指仪仗队中的武将。
13. 庶几:希望可以的意思。
14. 谠言:直言谏劝。
15. 衮职:皇帝的职务。
16. 万一补:希望能够稍微弥补皇上的不足之处。
17. 璚琚:古人佩戴的玉佩。
18. 厕珷玞:指混杂在玉石中的石块。
19. 楩柟:两种珍贵的木材,这里用来比喻贤能之人。
20. 榛楛:两种普通的树木,这里用来比喻平庸之人。
21. 镜几:镜子和几案,这里指皇帝身边的事物。
22. 圣哲:圣人、贤人。
23. 厦构:建筑房屋,这里指安排人才。
24. 梁柱:房屋的支撑结构,这里指国家的栋梁之才。
25. 梦傅时:指做梦的时间。
26. 而乃与哙伍:竟然和那些平庸之人混在一起。
27. 指图玩金瓯:用手摸一下金瓯就知道它是真的。
28. 进箴骄玉斧:用玉斧来告诫别人不要骄傲。
29. 旦夕:早晚,表示时间短暂。
30. 肝腑:指内脏,这里指心情。
31. 志竟不可谐:意思是愿望最终无法实现。
32. 谢鹓羽:辞官回乡。
33. 抽簪:放下手中的笔,指辞官不做。
34. 铭釜:在釜上刻字以铭记。
35. 公行且居东:你的行为就像在东边居住一样。
36. 衮归谒朱户:脱下官服,回到自己的家中。
去完善
赏析
《都门送杜枢院》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杜枢院的敬仰和不舍之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杜枢院在朝廷中的地位和高尚品质,指出他是一位有才干、有智慧的人。接下来的四句,诗人描述了自己曾与杜枢院共事的经历,希望他能在朝堂上直言不讳,为国家做出贡献。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以宝石和树木为喻,表达了对杜枢院才能的赞美和对他的期待。接下来的四句,诗人描绘了杜枢院在朝堂上的情景,表现出他对国家的担忧和责任。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表达了对杜枢院未能得到重用的遗憾,以及他决定辞去官职的原因。最后的四句,诗人祝愿杜枢院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保持清廉,铭记初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都门送杜枢院》是宋末元初诗人区仕衡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9年,正值南宋末年,元朝初期的动荡时期。此时,蒙古族崛起并逐渐壮大,对中原地区形成强大的威胁,使得民生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诗人区仕衡的人生际遇颇有些起伏。他原本在南宋朝廷任职,但随着蒙古铁骑的逼近,南宋日渐衰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辞官归隐,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然而,随着战局的演变,他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为新政权效力。这首诗就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
在诗人创作这首诗歌时,时代背景可谓是风雨飘摇。当时的南宋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元朝则刚刚建立,正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因此,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