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景炎福州诏书
多难兴邦海舰移,忽逢祀夏配天时。
小臣不死留双眼,东向行都望六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艰难的处境可以振兴国家,军舰依然前行;忽然在祭祀夏天的时候,与最好的时光相配合。虽然身份卑微但尚存一息,于是向东去都城,仰望那六军将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读景炎福州诏书:景炎是南宋末代皇帝宋端宗的年号,此处借指宋代历史事件。福州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福建东部沿海,此地为南宋末年重要政治中心之一。
2. 多难兴邦:表示国家在遭遇灾难时往往会奋发图强的说法。
3. 海舰移:形容航海舰队迁移的场景。
4. 祀夏配天时:祭天祈福的礼仪与季节气候相匹配。
5. 小臣不死留双眼:表达为国家效力的心情。
6. 东向行都望六师:面朝东方,遥望京城中的军队,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期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信心和期待。首句“多难兴邦海舰移”揭示了国家正处于困境之中,但海舰的移动象征着国家和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预示着国家的复兴。第二句“忽逢祀夏配天时”则描述了在合适的时间,国家得到了及时的援助,为国家的振兴带来了希望。
第三句“小臣不死留双眼”表达诗人作为一个小臣,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仍然坚定地相信国家的未来,并愿意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最后一句“东向行都望六师”则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信念,表达了诗人期待着六师的崛起,国家的强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景炎福州诏书》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区仕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76年,即宋端宗赵昰(音shi)在福州即位为皇帝的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值乱世,金国南侵,宋朝皇室被逼迁都临安,北宋灭亡后,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
在这首诗的写作时期,诗人区仕衡正身处福州,亲眼目睹了国家危亡、民生疾苦的社会现状。他在诗中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皇帝赵昰的支持,希望朝廷能够励精图治,中兴大业。
另一方面,诗人作为文人墨客,在战乱中失去了安稳的生活和宁静的心境,但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操守,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忱之情。这首《读景炎福州诏书》既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也是诗人对时代风云的个人体验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