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花
风摇衡浦岸边凉,露结江皋叶上霜。
小玉移来窗槛里,不胜愁思满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儿吹过水面带来凉意,露水在草地凝结成霜。美丽的小玉移至窗边,满是哀愁的思绪铺满水边。
去完善
释义
《石竹花》:本诗描绘了石竹花的美丽景象以及诗人对小玉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石竹花:一种草本植物,又名“洛阳花”,以石竹为主角的诗常有表达爱慕或离别之情的寓意。
2. 风摇衡浦:衡浦,水滨之意。这里指风吹过水面。
3. 露结江皋:江皋,江边高地。此处指露水在枝叶上凝结。
4. 小玉:古代常用美女的名字,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里代指心上人。
5. 不胜愁思满潇湘:潇湘,湖南地区一带,因其境内有潇水和湘江而得名。这里形容愁绪如同湘江之水般滔滔不绝。
去完善
赏析
《石竹花》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石竹花的美丽与哀愁。首句“风摇衡浦岸边凉”,通过风吹动的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寒冷;第二句“露结江皋叶上霜”则进一步描绘了寒露凝结在叶子上的场景。这两句不仅营造出一种秋意萧瑟的氛围,也为后面的抒情做足了铺垫。
第三句“小玉移来窗槛里”中的“小玉”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一位女性朋友或亲人,她将石竹花从户外移到室内,表现了主人对石竹花的呵护和关爱。然而,最后一句“不胜愁思满潇湘”却是情感的爆发,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他内心的惆怅与哀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忧虑,令人感同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竹花
清·区仕衡
罗浮山下种,摘落一蓬茸。
随意偷挼碎,鲜红满手中。
创作背景:这首《石竹花》是清代诗人区仕衡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此诗作于清朝年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成为了一种主流。
区仕衡在当时的知名度并不高,生平和成就史书并无详细记载。然而,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力,以及他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欣赏。这一时期的清朝社会,尽管经历了康熙、雍正等盛世,但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如土地兼并、政治腐败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充实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区仕衡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他对生活的热情。虽然我们无法详细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但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在那个时代的灵魂跃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