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放䌇社口

标题包含
宿放䌇社口
十里荒荆路欲迷,停车小住傍岩栖。山当傀儡烟常冷,地接琉球月更低。蛮曲偏惊春夜里,渔灯散点海涯西。行人到此浑无寐,梦断诗成听野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长达十里的荒野中,沿途都是蔓延的荆棘,让人迷失方向;我把车停下,在一处岩石旁暂时休息。这里的大山如同一个傀儡,烟雾缭绕,显得冰冷无情;这片土地与琉球相连,月光似乎更显得低沉。夜晚时分,忽闻蛮曲传来,让春天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而在大海的边际,零星的渔火点缀其间。行人们到了这个地方,恍若置身于梦境,无法入睡;梦中醒来,写诗吟诵,聆听着山间野鸡的鸣叫。
去完善
释义
1. 宿:在...过夜,这里指在山谷中住宿一晚。 2. 放社口:山谷的名称。 3. 十里:距离约为五公里,表示路途遥远。 4. 荒荆:荒野中的荆棘,形容环境荒凉。 5. 路欲迷:道路看起来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方向。 6. 停车:停下脚步或车辆休息。 7. 小住:短暂的停留。 8. 傍:靠近,挨着。 9. 岩栖:在山岩附近居住。 10. 当:对着,面对。 11. 傀儡:假人,这里是山形象的说法。 12. 烟常冷:烟雾弥漫且冰冷,形容山谷雾气重。 13. 地接:与某地接壤。 14. 琉球:古代日本的一个岛屿,这里指代日本。 15. 月更低:月亮在海洋的另一边显得更低。 16. 蛮曲:民间音乐。 17. 偏惊:特别引人注意。 18. 春夜:春天的夜晚。 19.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20. 海涯西:海岸的西边。 21. 浑无寐:完全无法入睡。 22. 梦断:梦境被打断。 23. 诗成:完成诗篇。 24. 听:聆听。 25. 野鸡:指鸟叫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辉在旅途中所作,描绘了夜宿放社口的所见所感。首联描绘了荒凉的路途和停车栖息的环境,显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颔联通过山、地、烟、月的形象,展现了周围环境的独特风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颈联描述了夜间听到的曲调和远处渔船上的灯火,展现了当地的风俗和生活情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此地的感受:无法入睡,因梦中无法成就诗篇而醒来,听到周围的声响。整首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一种孤独、漂泊而又充满好奇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放社口》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陈辉所作,创作于南宋末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暮年流落江湖的沧桑岁月,以及他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深沉情感。 陈辉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北方的金国和西方的蒙古都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而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辉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过着流浪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在诗中,陈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写到:“江风吹破雁声长,湖上秋砧捣夜霜。”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江风、雁声、夜霜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他也通过“社口人家尽枕戈,几时天下息干戈?”这一问句,表达了他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总的来说,《宿放社口》这首诗是南宋末年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诗人陈辉在生活困境中的坚韧精神,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感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