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哀晚遇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倏忽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初升照在渭水之上,这是周文王打猎的时候。河边钓鱼的老人躲在芦苇丛中,山川和湖泊没有凶猛的熊和豹子。
天子发出命令寻找被遗忘的贤能之人,单枪匹马地传达旨意。于是找到这位隐居江湖的人,但他年事已高、体力衰退。
他慢慢抵达皇宫,却很快领悟了其中的真谛。军队不再狩猎,君主和臣民共享宁静。他们一起乘车来到咸阳,心中的影子没有受到世俗的沾染。四匹马拉着玉辇来到了宫殿前,一句话就能成为帝王的老师。
王公贵族们聚集在红色的大门内,华丽的车子和轿子闪耀在长街上。自古以来荣华富贵之人,他们的际遇又有谁能够了解呢?
夕阳悬挂在桑树和榆树之间,光影瞬间改变。人生无常,即使再尊贵又能做什么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渭流白: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横贯陕西,入黄河。白,指河水清澈。
2. 文王:周文王,姬昌,西周奠基者之一,曾建立周国。
3. 畋猎时:指文王行猎之时。
4. 钓翁:指姜子牙,即太公望。他曾在渭水钓鱼,被文王发现并重用。
5. 芦苇:此处指渭水边生长着众多芦苇的地方。
6. 熊罴:熊和罴都是凶猛的野兽,这里用来形容姜子牙隐逸时周围环境的宁静。
7. 诏书起遗贤:指文王发出诏书,召集被遗忘的贤能之士。
8. 匹马令致辞:指姜子牙独自前往拜见文王。
9. 江海人:指姜子牙长期隐居于江河湖海之间。
10. 臣老筋力衰:表示年老的姜子牙体力逐渐衰退。
11. 天车:古人认为天车星象征国家昌盛,姜子牙担任太师,因此称为“天车”。
12. 快快悟灵龟:表示姜子牙迅速领悟到治理国家的道理,犹如传说中的神龟能够洞察事理。
13. 兵马更不猎:指军队不再进行狩猎活动,转而进行军事训练。
14. 四牡玉墀下:指姜子牙乘坐的四匹骏马拉的车在皇宫的台阶下停下。
15. 一言为帝师:姜子牙向文王献策,成为其治国之道的老师。
16. 王侯拥朱门:指王侯贵族们簇拥在红漆大门旁。
17. 轩盖曜长逵:指高官显贵的车辆使街道显得光彩照人。
18. 荣华人:指姜子牙受到朝廷重用,地位显赫。
19. 落日悬桑榆:比喻人的晚年,桑榆指日落之处。
20. 光景有顿亏:表示人生的风光和境遇会突然发生变化。
21. 倏忽天地人:表示人的生命和时间都很短暂。
22. 虽贵将何为:即使尊贵如姜子牙,又还能做些什么?暗示生命终将走到尽头。

去完善
赏析
《太公哀晚遇》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五言古诗,通过描绘姜子牙老年得志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
首联“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描述了文王打猎的场景,引出了姜子牙垂钓的故事。文王在此遇见正在渭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为他后来的任命奠定了基础。
颔联“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进一步描绘了姜子牙在芦苇丛中的形象,凸显了他与世无争的心境。
颈联“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表明姜子牙在年事已高时被任命为大臣,他独身一人来到朝廷发表谏言。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表示姜子牙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视角陈述自己的处境,年迈的他已经无法像年轻时那样拼搏奋斗。
“迟迟诣天车,快快悟灵龟”表明姜子牙虽然动作迟缓,但他的智慧却早已洞察一切,就像灵龟一样敏锐。
尾联“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的思考,富贵荣华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们曾经的艰辛和无奈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太公哀晚遇》是一首描绘怀才不遇的诗,由唐代诗人常建于贞观年间创作。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繁荣稳定的阶段,但诗人在其中深感个人抱负难展。
在诗人创作此诗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下的唐朝,已经开始了“贞观之治”的辉煌历程。然而,尽管社会整体发展顺利,对许多怀有抱负和才能的人来说,他们的才华却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赏识。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老的士人而言,他们更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力,难以实现自身的理想。
在此背景下,诗人常建借用姜太公这位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生平故事,感慨自身以及同代士人的不幸境遇。姜太公在老年时期才得以发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辅佐周文王平定天下,而诗人则将自己比作姜太公,抒发命运不济的悲愤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