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自春来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以来,我看着凋零的花朵和绿叶,心情总是淡淡的。太阳照在花朵上,黄莺穿梭在柳条间,而我却还躺在被子里不想起床。身体的温暖已经消退,头发也显得油腻,每天都不愿打扮自己。真是无奈啊,那个无情的人离开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早知道会这样,真应该在他离开之前把他的马鞍锁住。在书桌前,我只拿着纸笔,规规矩矩地上课,认真学习诗歌。我会一直陪伴着她,不会躲避,与她一起用闲暇的时间做针线活。和我在一起,以免虚度青春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自春来:从春天开始。
2. 惨绿愁红:指绿色的树木花朵都变得黯淡,反映心情的哀伤。
3. 芳心:女子的心意。
4. 是事可可:对什么事都无所谓。
5. 日上花梢:太阳升起在树枝顶端。
6. 莺穿柳带:黄莺在柳条中飞穿。
7. 犹压香衾卧:还在被窝里躺着。
8. 暖酥消:形容皮肤柔软松弛。
9. 腻云亸:头发蓬松散乱。
10. 无那:无可奈何。
11. 恨薄情:怨恨负心的男人。
12. 雕鞍锁:把马鞍藏起来,指挽留情人。
13. 鸡窗:书房。
14. 蛮笺象管:南方产的纸和毛笔。
15. 拘束教吟课:指写诗填词的学习生活。
16. 镇相随:一直在身边。
17. 莫抛躲:不要撇开不理。
18. 针线闲拈:做女红消磨时间。
19. 伴伊坐:陪伴着他。
20. 和我:一起度过时光。
21.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避免年轻时光白白流逝。

去完善
赏析
《定风波·自春来》是一首描绘女子春日思夫的佳作。上阕写女子独居春日的忧郁心情,面对窗外的春光,她却“惨绿愁红”,无法排解内心的孤寂。柳永巧妙地运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景象,暗示出女子心中的期盼。下阕则表现了女子的懊悔之情:她责怪自己当初没有把丈夫留在身边,导致如今形单影只。
紧接着,女子设想了与丈夫相聚的画面:两人在书房里,互相陪伴,共度时光。这样一幅宁静而又美好的画面,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则提醒读者要珍惜时光,不要让青春虚度。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柳永对于女子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定风波·自春来》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08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柳永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生活充满了波折。
首先,柳永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性格豪放不羁,崇尚自由,这使得他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在多次失败后,柳永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才情并不适合应试文章,于是他开始转向文学创作,特别是词这一领域。他的词才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了当时著名的词人。
其次,柳永的生活经历丰富,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曾游历大江南北,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人物。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也为他的词注入了深厚的情感。
最后,柳永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在这个表面繁荣的背后,社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柳永的词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综上所述,《定风波·自春来》这首词是在柳永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的共同影响下创作的。它既体现了柳永个人的才情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