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淮北大雨

标题包含
淮北大雨
秋水横流下者巢,踰推百里即荒郊。 巳知举世皆行潦,且复因人赋苦匏。 极浦云垂翔湿雁,深山雷动起潜蛟。 人生只是居家惯,江海曾如水一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改革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顾炎武成...查看更多
余籽璇
去完善

译文
秋水悠悠望那鸟儿归巢,再远一些便是荒野静寂无人烟。 已然明白这世界如溪流般变化无常,那就趁此机会将苦涩的葫芦赠予世人吧。 远方的云朵低垂如同大雁振翅高飞,山中的响雷唤醒了深藏的蛟龙。 人生不过是习惯于安身立命,那江海也曾如此平静无波。
余籽璇
去完善
释义
1. 淮北:地名,位于安徽省北部,这里指的是淮河以北的地方。 2. 秋水横流下者巢:指秋天雨水大,河水暴涨。下者巢,是指水向下流淌。 3. 逾推百里即荒郊:超过一百里外就是荒凉的郊野。 4. 举世皆行潦:全天下的人都处在艰难的境地。行潦,道路上的积水,比喻艰难。 5. 赋苦匏:借用古人以匏为诗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6. 极浦云垂翔湿雁:远方的天际乌云密布,飞翔的大雁被雨水打湿。 7. 深山雷动起潜蛟:深山的雷声响起,惊动了潜伏的蛟龙。 8. 人生只是居家惯:人生在世,习惯在家生活。 9. 江海曾如水一坳:江海曾经像一个小水坑一样平静。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所处的困境。
余籽璇
去完善
赏析
《淮北大雨》顾炎武: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北大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首联通过“秋水横流”和“逾推百里即荒郊”,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颔联中的“举世皆行潦”和“赋苦匏”,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颈联中的“极浦云垂翔湿雁”和“深山雷动起潜蛟”,进一步渲染了大雨滂沱的景象,使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立体。尾联则以“人生只是居家惯,江海曾如水一坳”作为结语,暗示人们在面对大自然灾难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余籽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淮北大雨》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顾炎武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当时正值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 顾炎武在这一年间,因目睹国家沦亡、民众疾苦,他决心投身抗清事业,追随南明小朝廷,并积极参与义军抗清活动。然而,局势的恶化使得抗清失败,顾炎武的挚友因战死,他自己也在战乱中失散家人,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在此期间,诗人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对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这首《淮北大雨》中,他以大雨为象征,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时局以及个人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描绘淮北大雨的景象,顾炎武传达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民生困苦的忧虑。
余籽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