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雨

标题包含
秋雨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 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 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 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 眼中隔泰山,斧柯未能任。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 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 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 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改革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顾炎武成...查看更多
zyy0413
去完善

译文
生活无所倚,胸怀四海情。 飘泊三数年,难回故园中。 行走泥水中,仰望天阴暗。 期待他乡遇知己,山水之间共寻觅。 秋雨汇入淮河泗水,远处无尽头。 目光虽远隔泰山,伐木不能及。 车在悬崖之下,山路曲折而幽深。 游子不知何方去,停车长叹。 夸父担忧西方干渴,精卫同情东方沉溺。 如何排解我忧虑,唯有听阮籍之歌。
zyy0413
去完善
释义
1. 《秋雨》: 顾炎武的《秋雨》是一首描绘自己离乱遭遇的诗篇。 2. 生无一锥土:顾炎武出生时没有一分土地。 3. 四海心:志在四方,胸怀天下的抱负。 4. 三数年:指顾炎武离乱飘零的时间。 5. 园林:此处指故乡。 6. 蹠地每涂淖:足迹所至皆为泥淖之地。 7. 窥天久曀阴:所见天空多阴雨。 8. 异州贤:不同地方的优秀人才。 9. 恣搜寻:尽情探索与研究。 10. 秋雨合淮泗:秋雨时节,淮水和泗水汇集在一起。 11. 一望无高深:一眼望去,眼前景色并无深浅之分。 12. 隔泰山:因地形阻隔,泰山犹如在视野之外。 13. 斧柯未能任:不能承受开山之重任。 14. 车没断崖底:车辆坠入悬崖之下。 15. 崇冈岑:高山险岭。 16. 停骖且长吟:停下马匹,反复吟咏这首诗。 17. 夸父念西渴:夸父追日却因缺水而死。 18. 精卫怜东沈:精卫填海却无法成功。 19. 嗣宗有遗音:晋代阮籍字嗣宗,以琴艺著称,这里借指自己所仰慕的文人风采。
zyy0413
去完善
赏析
《秋雨》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长期流离失所的困境中,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渴望寻求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救国。虽然面临种种困难和挫折,但诗人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抱负。 首联“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表现了诗人虽然生活困苦,但却心怀家国,具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颔联“流转三数年,不得归园林”写出诗人多年在外漂泊,无法回到家乡,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惆怅。颈联“蹠地每涂淖,窥天久曀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但他并未放弃,仍然期待能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接下来的四句“尚冀异州贤,山川恣搜寻。秋雨合淮泗,一望无高深”表明诗人希望在游历山河的过程中,能找到有识之士,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然而现实却是秋雨连绵,眼前的景象令他感到悲观失望。 “车没断崖底,路转崇冈岑”写出行旅中的艰险,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诗人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诗人犹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般勇往直前。尽管旅途充满荆棘,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尾联“客子何所之,停骖且长吟。夸父念西渴,精卫怜东沈。何以解吾怀,嗣宗有遗音”既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暗示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此激起更多人的爱国情怀。 整体来看,《秋雨》这首诗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关心国家命运的赤子之心。
zyy0413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雨》是清代诗人顾炎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正值清朝初期,战乱刚刚平息,百废待兴。 在这个时期,顾炎武的人生经历颇多波折。他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幸得友人营救才幸免于难。后来,他决定以学术研究来实现自己的抱负,游历四方,考察风土人情,结交贤达,潜心著述。这一时期的顾炎武,既有对故国的怀念,又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心境颇为复杂。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科举制度、整顿吏治等,使国家逐渐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满汉民族矛盾、地方割据等问题,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顾炎武作为一个文人,既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又担忧社会的隐忧。 这种复杂的心境,在《秋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中以“秋雨”为题,通过描绘秋雨中萧瑟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忧虑。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诗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zyy0413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