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

标题包含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
古人有至心,不在狷与忍。国禄既弗加,吾身可以隐。去矣适其时,耕此荒山畛。更与贤母偕,丘壑情同允。卓哉鸾凤姿,飘飘高自引。向使属戎行,岂其逊枝轸。出处何必齐,此心期各尽。末世多浮谈,有类激小忿。割股固荒唐,焚山事可哂。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遗祠君故乡,父老事惟谨。牡丹异凡花,春深洗铅粉。况此黄芦林,晚送秋风紧。厉彼顽钝徒,英名代无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改革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顾炎武成...查看更多
KIKIZHANG
去完善

译文
古人有着坚定的信仰,不在于谦让和忍耐。既然国家的俸禄没有得到增加,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归隐。离开这个环境正是时候,可以在那荒凉的山区耕种。还可以与贤良的母亲一起,居住在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多么高尚的品质啊,就像凤凰展翅,翩翩起舞,引人注目。如果让他们加入军队,他们绝不会逊色于那些英勇的战士。出仕或归隐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尽心尽责。在这个时代,有许多虚浮的言论,就像是激愤的小孩子。割股奉君固然荒唐,焚烧山林的事也令人可笑。真是渺小啊,像仲子那样廉洁的人,他们的操守就像蚯蚓一样坚定。在你的家乡,人们都对他的祠堂充满敬意。那些平凡的花朵,在春天的深处展现出绚丽的色彩。更何况这片黄芦林,到了秋天,它会送走萧瑟的秋风。激励那些愚昧的人,他们的英名将永不磨灭。
KIKIZHANG
去完善
释义
1.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2. 三十五里:古代计量距离的单位,现代约等于16公里左右。 3. 神林:祭祀神明的地方,这里指祭奉晋介之推的庙宇。 4. 晋介之推:春秋时期晋国的贤人,因多次劝谏国君未果而选择隐居。 5. 至心:诚挚的心意。 6. 狷:矜持,孤傲。 7. 忍:克制自己的欲望。 8. 国禄:国家俸禄。 9. 吾身可以隐:表示对国家政治失去信心,选择归隐山林。 10. 去矣适其时:适时离去,隐姓埋名。 11. 荒山畛:荒山野岭,这里指介之推所耕种的田地。 12. 贤母:介之推的母亲,跟随儿子一同隐居。 13. 丘壑:指隐居的山林生活。 14. 鸾凤姿:形容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风度。 15. 飘飘高自引:表示志行高洁,孤芳自赏。 16. 向使属戎行:如果当年投身军伍。 17. 戎行:军队。 18. 支逊枝轸:古代寓言中的一位大臣,他骑着马从马的车轮下穿过,表示自己身份卑微。 19. 出处何必齐:出仕和退隐不必求同。 20. 浮谈:空洞的言论。 21. 激小忿:因为小的愤怒而激烈争论。 22. 割股固荒唐:割股为药是一种过激的行为,顾炎武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3. 焚山事可哂:焚山而死是指介之推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有食物吃,宁愿选择自焚山洞而死,这种做法显得可笑。 24. 微哉仲子廉:意为介之推这样的清廉之士实在稀少。 25. 立操:树立节操。 26. 蚯蚓:象征勤劳质朴的品质。 27. 洗铅粉:去除表面的污浊,比喻净化心灵。 28. 黄芦林:指介之推祠周围的景色。 29. 厉:激励。 30. 顽钝徒:指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31. 英名代无陨:伟大的人物精神不朽。
KIKIZHANG
去完善
赏析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赏析: 此诗借题发挥,表达了对介子推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介子推在祖国遭受外敌侵略之际,舍弃名利,退隐山林,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他既没有因为君主的无道而怨恨,也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捍卫民族尊严。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介子推的高尚品质,并借此批评了那些只知道逞口舌之快,却无实际行动的人。
KIKIZHANG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正值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时期。 在这一年中,顾炎武的生活颇不平静。他曾在参加抗清斗争中失败,并被拘捕入狱,最后因故获释。此次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更加强烈。此外,顾炎武与好友归庄等文人雅士的交流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在互相唱和之间,激发了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清顺治十四年的时代背景较为复杂。一方面,清朝逐渐稳固了其政权,但另一方面,民间抵抗情绪仍十分高涨。同时,儒学经典的研究和传播在这一时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但在知识分子和士人阶层中,对古代文化的热衷却并未消退。
KIKIZHANG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