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
神州移水德,故鼎去山东。断霓夫人剑,残烟郭隗宫。身留烈士后,迹混市儿中。改服心弥苦,知音耳自通。沈沦馀技艺,忼慨本英雄。壮节悲迟晚,羁魂迫固穷。一吟辽海怨,再奏蓟丘风。不复荆卿和,哀哉六国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地的品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沉重的宝鼎只能离开东方的山脉。即使有如断霓般的利器,也难掩如残烟般消散的历史宫殿。躯体虽然留下,但却与众多英灵并肩,足迹虽在尘世,但心灵依然纯净。尽管改变了装束,却仍有一颗坚强的心;尽管知音难觅,但内心的声音却能传递。即便沦落到了卖艺讨生活的地步,那份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仍然未曾改变。壮志未酬令人生悲,灵魂却不得安宁。一曲悲歌遥寄辽宁的海愁,再一次弹奏蓟县的古曲。已不再有人能像荆轲那样为我唱和,悲哀的是六国的霸业已成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神州:中国。
2. 移水德:比喻国家发生巨大变革。
3. 故鼎去山东:指秦国把象征天下的九鼎从东方夺取过去。
4. 断霓:折断的彩虹,这里用来形容利剑。
5. 夫人剑:古剑名,这里指宝剑。
6. 残烟:即烽火。
7. 郭隗宫:战国时期燕国大夫郭隗的宫殿。
8. 烈士:有志于维护祖国尊严的人。
9. 市儿:市井之人。
10. 改服:改变服饰,表示隐姓埋名。
11. 心弥苦:心情更加痛苦。
12. 知音:了解自己的人。
13. 沈沦:沉沦,陷入困境。
14. 技艺:这里指击筑技艺。
15. 忼慨:激昂慷慨。
16. 壮节:英勇的气概。
17. 迟晚:时间晚了,这里指壮志未酬。
18. 羁魂:被困的灵魂,这里指屈死的灵魂。
19. 固穷:生活困顿。
20. 一吟:第一次弹奏。
21. 辽海:泛指北方边远地区。
22. 再奏:再次弹奏。
23. 蓟丘风:古代边塞乐曲。
24. 不复:不再。
25. 荆卿:指荆轲,战国末期刺客。
26. 和:应和,配合。
27. 哀哉:悲伤啊。
28. 六国空:指六国被秦国消灭,徒有空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高渐离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忠诚英烈的崇敬。诗人以高渐离击筑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他在复杂社会中的坚守与无奈。全诗格调悲壮,情感深沉,寓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末清初的乱世时期,顾炎武出生于明朝末年,经历了明清更迭的历史巨变。在他的青少年时期,曾目睹了明朝的衰落和清军的入侵,这使得他对故国的留恋之情愈发强烈。然而,身处异族统治下的现实使他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于是他投身于学术研究,成为了一代鸿儒。
在这首诗中,顾炎武以高渐离为喻,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清廷的不满。高渐离是一位战国时期的音乐家,曾在荆轲刺秦王时为其击筑送行。在顾炎武所处时代,这个典故象征着志士仁人为国捐躯的精神。因此,这首诗既是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总的来说,《拟唐人五言八韵 其二 高渐离击筑》的创作背景源于顾炎武在明清更迭时的亲身经历,以及他对于故国沦亡的悲痛和对志士仁人的敬仰。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也展示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