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

标题包含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
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王生是故人。原庙松楸频眺望,夹城花萼屡经巡。悲歌绝塞将归客,学剑空山未老身。贳得一杯燕市酒,倾来和泪湿车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改革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顾炎武成...查看更多
一只大锦鲤
去完善

译文
在都城与老友重逢已两载,熟悉的只剩王生一人。时常眺望远处的先贤祠堂及松树,两边的城市盛开着鲜花。在原野深处告别友人,学剑的日子仍未老去。想在燕市买醉一杯,却忍不住泪流满面,打湿了车轮。
一只大锦鲤
去完善
释义
1. 送:送别,诗人在这里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 2. 王文学丽正:指朋友王丽的名字和他的职位。 3. 新安:今天的安徽一带。 4. 都门:此处指北京。 5. 原庙松楸:指在长安的原陵墓祭祀场所,这里代指故乡。 6. 夹城花萼:花萼,指的是兄弟;夹城,指都城附近。 7. 绝塞: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这里是指北京。 8. 学剑空山: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夫不现则剑刃无利", 意味着自己虚度时光。 9. 贳得:赊购或借用的意思。 10. 燕市酒:北京地区的酒。
一只大锦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联以“两年相遇都门道,只有王生是故人”表达了对故人的珍视和深厚情谊;颔联通过描绘“原庙松楸频眺望,夹城花萼屡经巡”的场景,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颈联以“悲歌绝塞将归客,学剑空山未老身”刻画了友人身处异乡、游子思乡的情景;尾联则以“贳得一杯燕市酒,倾来和泪湿车轮”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离别的愁绪。
一只大锦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这一时期,顾炎武正值壮年为明朝殉国而奔走,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 在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明清更迭,政局动荡。明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疾苦不堪,清军南下攻破明朝都城南京,明亡清兴。面对家国巨变,顾炎武感慨万分,在悲痛之中思考如何为明朝复仇,谋求国家振兴。他一边结交朋友,共同组织起义,一边四处游历,搜集资料,潜心研究经世济民的学问。 康熙年间,天下逐渐安定,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以稳固统治地位,但民众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依然强烈。在这种背景下,顾炎武结识了博学多才的王文学丽正,两人志同道合,成为了朋友。当王文学丽正即将离开京城回归故里新安时,顾炎武为他送行,写下这首《送王文学丽正归新安》,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和报国之志。
一只大锦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