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元旦
平明遥指五云看,十九年来一寸丹。
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
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
更忆尧封千万里,普天今日望王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黎明时分,远远地指向那片五色的祥云,已有十九年的赤诚之心。期待着文公回归故里,和苏武一同前往长安。立志磨砺宝剑,报效国家,期待再次戴起曾经受赐的冠冕。更怀念那广袤的国土,如今全天下都期望着能见到君王的车驾。

去完善
释义
1. 平明:指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2. 五云:五色瑞云,古代常用来象征吉祥的事物。这里可理解为象征皇帝的宫殿或皇帝的象征。
3. 十九年:指的是明朝灭亡后的第19个年头,即1660年。
4. 一寸丹:寓意对明朝的忠诚。丹,朱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诚、热情。
5. 文公:韩愈的字,韩愈被尊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指代优秀的文人。
6. 晋国:古代诸侯国名,这里以晋国比喻明朝,暗示作者想要恢复明朝的愿望。
7. 苏武:汉朝使节,出使匈奴被拘留19年后归国,后世用作坚守气节的楷模。
8. 长安:古中国都城,此处代指朝廷所在地。
9. 新硎剑:喻意新生力量,这里表示渴望报国的新一代。
10. 拜舞:古代朝拜的一种礼仪,这里表达对新皇帝的尊敬之情。
11. 旧赐冠:指过去皇帝赏赐的头衔或荣誉,这里暗含失去的意思。
12. 尧封:古代传说尧帝分给四岳的土地,此处代指整个国家。
13. 王官:官员,此处特指皇帝任命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十九年元旦》是顾炎武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的是他个人心事和国家命运的感慨。此诗情感深沉,格律严谨,形象生动,富有哲理。
首联“平明遥指五云看,十九年来一寸丹”描绘了新年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新年伊始,五云漂浮,象征着祥瑞之气。而诗人以“一寸丹”来比喻自己忠诚国家的心志,可谓意味深长。
颔联“合见文公还晋国,应随苏武入长安”则是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期待明君贤相的期望。顾炎武希望有像孔子那样的文人君子辅佐君主,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也期望有如苏武那样忠诚勇猛之士抵御外侮,保护国土。
颈联“驱除欲淬新硎剑,拜舞思弹旧赐冠”表达出作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决心。这里的“新硎剑”和“旧赐冠”都是对诗人本人的隐喻,意味着他要磨砺宝剑,准备为国家效力。
尾联“更忆尧封千万里,普天今日望王官”则是对国家的展望。诗人想象在遥远的未来,整个国家都在期盼着君王的出现,希望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顾炎武忧国忧民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许,充分展示了他的诗才横溢与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九年元旦》是明朝末年诗人顾炎武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顾炎武时年三十五岁。这个时期,明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顾炎武本人亦经历了家族变故,他的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尽管个人和家庭面临诸多困难,顾炎武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自己愿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