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台山

标题包含
五台山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明朝末年著名的学者、文人、改革家,被誉为清初“四大才子”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顾炎武成...查看更多
Alllll
去完善

译文
站在东方,靠近真实的地方,北方有云彩,庞大的幽并之地与天地相连。如果想要找到神奇的宝符,就在这山上了,不需要到参拜化人的宫殿去寻找。
Alllll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五台山:位于今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2. 真定:即今河北省正定县,古时为中山国都,五代后周时升为真定府,历宋、金、元皆为河北西路治所。 3. 北云中:即云州,五代十国时期曾置于此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4. 盘薄:即蟠礴,起伏绵延貌。 5. 幽并:古代指北方边远之地,此指五台山地域广袤。 6. 宝符:道教称天神预示吉凶的符箓。 7. 化人宫:传说中的仙人居所,借指寺院。
Alllll
去完善
赏析
《五台山》顾炎武此诗描绘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真定和云中的方位来描述五台山的地理位置,形象地展现了它的广阔与深邃。首句“东临真定北云中”点明了五台山的地理位置,真定和云中均为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五台山的东西两侧。诗人以此表达对五台山雄伟气派的赞美之情。次句“盘薄幽并一气通”则形象描绘了五台山的山体形态,通过“盘薄”“幽并”“一气通”等词汇来形容其山势绵延、山脉蜿蜒的特点。 在颔联中,“欲得宝符山上是”表达出诗人认为真正的宝贝并非在遥远的天宫,而是在眼前的神山之中。其中,“宝符”代表珍贵的宝藏或神秘的符咒,暗示了五台山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一句凸显出诗人对五台山的敬仰之心以及对神秘宗教文化的感慨。同时,尾联中的“不须参礼化人宫”传达了诗人渴望亲近自然、求道修身的愿望。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表现作者对其独特价值的感悟,成功地传递出诗人对神秘宗教文化及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重。
Alllll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顾炎武所创作的这首诗《五台山》则是对其景色和佛教文化氛围的赞美。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后至清朝初期这段时间。 在明清交替之际,顾炎武作为一位士人,经历了家国之痛、王朝更迭的沧桑巨变。他忧国忧民,誓死不降清,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寄托于实地考察和研究之中。在这期间,他曾多次游历五台山,深刻感受到五台山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气息,从而创作出这首描绘五台山的诗作。 这个时期的山西五台县地区,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然而,五台山却因为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灵港湾。此时,五台山周边的民间信仰盛行,许多人纷纷来到五台山祈求国泰民安。顾炎武正是借此机会深入考察五台山,了解了这一时期山西地区的历史背景以及民众的生活状况,并将自己的感慨与领悟寓于诗句之中。
Alllll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