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
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
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可以相周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归隐之歌,天空高远,夕阳西下,群山寒冷;送别您归隐山林,了解您的真心。人到晚年,应该随性而为,看您把一生的事业做好。在山林之间,无所不至;泉水叮咚,像风雨声,桂花和松果满地都是。售卖草药应该有些收入,归隐后以草为生又得长寿。白云劝着喝完杯中的酒,明月陪伴我在哪里歇息呢?睡觉时回忆清醒时的琐事,梦境和灵魂也可以相互交流。

去完善
释义
1. 还山吟:以“还山吟”为主题或背景的诗歌。
2. 日暮: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形容时间较晚。
3. 老大:年纪大。
4. 偃仰:身体卧倒或者抬起,表示从容地生活。
5. 石泉:山中泉水。
6. 淙淙:水流声。
7. 桂花松子:指山间自然产物。
8. 囊中:口袋里。
9. 杯中物:指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赞赏。首联描绘了天高气爽的冬日黄昏,山中寒气逼人,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友人的内心世界。颔联指出人生中老年阶段应该更加自由自在,而这位友人正是深谙此道之人。颈联描述了在山间生活的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例如山泉的潺潺声就像风雨交响乐,桂花和松果时常掉落满地。这一部分展示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尾联则借助云、月等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祝福:愿他在山林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无论是饮酒还是睡眠都得到满足,仿佛灵魂都可以在梦境中相聚。全诗境界开阔,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约746年)。
当时高适寓居长安,在官场并不如意,虽然才华横溢,却长期沉沦下僚,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种不得志的处境使他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在某个秋日,他的朋友沈四山人即将离开长安,归隐山林。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高适写下了这首《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此时正值唐朝鼎盛时期,但由于唐玄宗后期沉迷于声色犬马,政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战乱频繁。这使得许多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归隐田园的念头。因此,这首诗中的“还山”并非简单地指回到故乡,而是象征着脱离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归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