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标题包含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高适(700年-765年),字达夫,唐朝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并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边塞特点。 高适出生于渤海蓨县(今河...查看更多
suki鸣
去完善

译文
单人匹马行程已很久, 前程遥远艰难仍在。 未曾感受边疆之别, 但惊讶寒冷孤单。 溪流寒冷泉水声声苦, 山间空旷落叶干燥。 不要说是边境之地, 云雾与雪花依然漫长。 古镇在青山的出口处, 寒风与落日时分。 鸟儿无法靠近山岩, 马匹在冰雪中行走缓慢。 出征好像没有策略, 回家的日子还有希望。 东山上满是松树和桂树, 回去之后我将建立小屋。 上坡下坡驱使着战马, 休息之时愧对这把宝剑。 这次的远行竟然如此, 微薄的俸禄真是徒劳。 陡峭的山坡流水相连, 山峰与云雾共同高远。 白发苍苍的自己可以接受, 又为何在意这青袍的颜色?
suki鸣
去完善
释义
1. 青夷军:古代边防军队。 2. 居庸:长城的一个关隘,位于北京市昌平区。 3. 马:骑兵。 4. 边地:边疆地区。 5. 客衣:旅人的衣服。 6. 溪冷:溪水寒冷。 7.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8. 木叶:树木的叶子。 9. 莫言:不要说。 10. 关塞:边疆上的关隘。 11. 云雪:云雾和白雪。 12. 古镇:古老的城镇。 13. 青山口:青山之间的关口。 14. 寒风:寒冷的秋风。 15. 落日:夕阳。 16. 鸟不过:鸟儿无法飞越。 17. 冰雪:形容寒冷的天气。 18. 马堪迟:马匹行走缓慢。 19. 出塞:离开边疆。 20. 无策:没有办法。 21. 赖有期:指还有期待。 22. 东山:东边的山岭。 23. 松桂:松树和桂树。 24. 归去:回家。 25. 结茅茨:搭建简陋的房屋。 26. 登顿:形容路途艰难。 27. 驱征骑:驱赶着出征的马匹。 28. 栖迟:滞留。 29. 愧宝刀:对宝刀感到羞愧。 30. 远行:远行的旅程。 31. 微禄:微不足道的俸禄。 32. 绝坂:陡峭的山坡。 33. 水连下:水流顺势而下。 34. 群峰:众多的山峰。 35. 自堪:自己可以忍受。 36. 成白首:头发变白。 37. 何事:为何。 38. 一青袍:指穿着青色袍子的人。
suki鸣
去完善
赏析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为唐代诗人高适所作。这三首诗抒发了作者在边疆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在长途跋涉中的孤独与艰苦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征途艰辛,但高适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的日子会好起来。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边疆画卷。
suki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是唐朝诗人高适创作的一组诗,大致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此时正值盛唐时期,国家昌盛,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政治危机,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高适,字达夫,他少年时就胸怀壮志,豪放不羁。但家境贫寒,宦途不顺,几次应举落第。直到年近五十,才因著名文人张说的推荐而任官。这首诗是他在巡边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这组诗主要描绘了长城内外壮丽的山川、烽燧以及战马的英姿等场景。第一首诗以“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人民的苦难;第二首以“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死”表现出了士兵们的英勇抵抗;第三首则用“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反映了皇帝对此事的关心程度。总的来说,这组诗既有对战场的描绘,也有对朝廷和政治的讽刺,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suki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