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果上人
拥锡南游去,名香几处焚。别来无远信,多恐在深云。
好月曾同步,幽香省共闻。相思不相见,林下叶纷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背着包裹向南去游历,沿途多处能闻到焚烧名香的香气。离别以来没有收到远方的来信,我担忧您可能在深山之中。曾经的明月曾与您共度,一起领略那清幽的香气。我们彼此思念却无法相见,只看到树林下的落叶纷纷扬扬。
去完善
释义
1. 拥锡:手持锡杖,指代僧人。
2. 南游:前往南方游历。
3. 名香:佛教名词,指名贵的香料,这里可能暗示果上人的行踪。
4. 无远信:没有收到远方的信息。
5. 多恐:可能,大概。
6. 深云:深山老林,这里可能表示果上人的修行之地。
7. 曾同步:曾经一同漫步。
8. 幽香省共闻:一起闻到过的幽香。
9. 相思不相见:因为思念而不能相见。
10. 林下叶纷纷:树林下面的落叶纷繁,寓意时间的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念之情和表达诗人孤独寂寞心境的诗。全诗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果上人的离去以及诗人对他的深深思念,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友情的渴望。起句“拥锡南游去”写出了果上人的离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的“名香几处焚”则表达了诗人对他行踪的无尽想象。接下去的“别来无远信,多恐在深云”,既表达了对果上人离别的无奈,又渲染了二人分别后相隔之远的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果上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寂静的夜晚,怀念远方的友人果上人的情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具体年份虽无记载,但大致可以推测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创作诗词歌赋。
诗人孟贯所处的年代正值唐朝盛世,国泰民安,然而他本人却在生活中经历了一些困苦。他的家乡位于长安附近,年轻时曾担任过小吏,但由于时局动荡,无法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发展。因此,他决定离开家乡,前往京城谋求更好的机会。在京城期间,他与果上人结为好友,两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此时,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人们乐于结交文友,互相学习切磋。孟贯和果上人的友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他们一起探讨诗歌创作,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然而好景不长,孟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京城,从此与果上人分隔两地。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孟贯对果上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厚,于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写下了这首《怀果上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