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逸人园林
谷口何时住,烟霞一径深。
水声离远洞,山色出疎林。
雪彩从沾鬓,年光不计心。
自言人少到,犹喜我来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峡之中,烟雾弥漫,风景如诗如画。水流从遥远的山洞流淌而来,山的颜色穿过稀疏的树林显现出来。飘落的雪花落在耳边,时间的流逝早已不再计较。这里很少有人来,但并不影响我寻找美景的心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谷口:地名,指山谷的入口。
2. 烟霞:烟雾和云霞,多指山水间的景色。
3. 一径:一条小径。
4. 离远洞:远离洞穴。
5. 疏林:稀疏的树林。
6. 雪彩:形容白发如雪。
7. 沾鬓:指头发变白。
8. 年光:时光,岁月。
9. 计心:放在心上。
10. 人少到:很少有人来。
去完善
赏析
《过王逸人园林》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山谷、烟雾、溪水、山色等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意境。诗人以“谷口何时住,烟霞一径深”开篇,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诗句“水声离远洞,山色出疎林”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雪彩从沾鬓,年光不计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内心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然而,尽管岁月无情,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心态,他相信“自言人少到,犹喜我来寻”。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然美的一份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王逸人园林》是唐代诗人孟贯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较为安定,文人雅士们开始追求隐逸生活,以此逃避世俗的纷扰。
孟贯本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王逸人,便是当时一位过着隐逸生活的文人。在这段时间里,孟贯因为不满官场腐败和尔虞我诈的生活,选择了离开喧嚣的都市,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常常在闲暇时游览名胜古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学问。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唐朝正处于贞观盛世,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崇尚自然的优美,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享受安宁祥和的生活。因此,许多文人都选择了隐逸,将这种生活方式视为一种精神的寄托。
总的来说,孟贯的《过王逸人园林》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描绘王逸人的生活,展现了当时文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