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张山人

标题包含
寄张山人
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 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涧边的草庐中,有客人对着云烟吟啸。在扫过落叶的树林间,感受着清风拂面;在山雨来临之前,捡拾柴火。 一条野桥通往竹林的小径,清澈的溪水流入芝田。明月与古琴相伴的夜晚,感情更深的我们难以入睡。
去完善
释义
1. 寄张山人:诗人以诗的形式表达对隐士张山人生活的向往与羡慕。 2. 草堂:乡村的房屋。 3. 南涧:山间的溪流。 4. 啸:撮口作声,打口哨。 5. 云烟:烟雾。 6. 扫叶:扫落叶。 7. 林风:林间吹过的风。 8. 拾薪:捡取柴火。 9. 山雨:山中的雨水。 10. 野桥:乡野之间的桥梁。 11. 竹径:竹林中小径。 12. 流水:流动的溪水。 13. 芝田:仙人种灵芝的田地,此处喻指美好的田园生活。 14. 琴月:抚琴赏月。 15. 更深:夜深之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两句“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林之间的悠闲生活。紧接着,诗人的视线从客体转向主体,通过“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展现出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景。而“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则勾勒出这片世外田园的美丽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最后,“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则以月夜独奏的场景收尾,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月色下分享琴音的喜悦和对这美好生活的眷恋。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在宁静生活中寻找快乐和寄托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张山人》是唐代诗人孟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矛盾,如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僚腐败等问题。 孟贯作为一名文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难免会受到这些社会问题的影响。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世俗纷争,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了一些挫折,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然而,另一方面,唐朝文人的隐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唐代,许多文人都崇尚隐逸生活,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文人修养的体现。因此,孟贯在诗中表达对张山人的敬仰和向往,实际上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