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夏日
深山宜避暑,门户映岚光。夏木荫溪路,昼云埋石床。
心源澄道静,衣葛蘸泉凉。算得红尘里,谁知此兴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深山实是消暑的好去处,从门户透出的光线映射着山间雾气。夏日的树木在溪流旁投下阴凉,白天的云朵仿佛将石头上的床铺藏了起来。心灵清澈宁静,穿着葛麻衣物便能感受到山泉的清凉。想想繁华世界中的生活,谁能知道这里的兴致悠哉、令人向往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岚光:山中的雾气反射出的日光或月光。这里指深山的门户映射出雾气折射的光亮。
2. 夏木荫溪路:夏天的树木遮蔽了溪流边的道路。
3. 昼云:白天的云。
4. 石床:石头制成的床,多用于比喻天然的环境或者质朴的生活方式。
5. 心源澄道静:内心清澈平静,心境与道法相融。
6. 衣葛蘸泉凉:身着葛衣在泉水边清凉的环境中。
7. 红尘里:俗世之中。
去完善
赏析
《山中夏日》孟贯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凉的夏日山居图。在这幅画面中,炎炎夏日里,群山环绕,瀑布流水清澈如镜;山涧丛林葱郁繁茂,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山路间;白云萦绕在山石之间,宛如仙境。在这自然美景之中,诗人感到内心宁静,连衣衫也被泉水浸染得凉爽宜人。而相比繁华的红尘世界,这山间的生活更令人神往不已。
全诗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幅优美的画卷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悦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夏日》是唐代诗人孟贯所创作的古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孟贯在深山幽谷中的隐居生活以及夏日的宁静景象。据现有资料,孟贯大约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居山林。孟贯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山间过着简朴而恬静的生活,感受着自然的恩赐和人生的美好。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孟贯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他的这首《山中夏日》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山中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在乱世之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向往回归自然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