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东溪史处士
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
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在咫尺的东溪小路上,近年来我偶尔探访得有些晚。泉水声在夜里与雨滴交织,花瓣飘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在石头铺成的路上遇到从寺庙里出来的僧人,山床上看到仙鹤在移动。这个简陋的斋房里备有美酒和琴,我曾答应过与你共享美好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东溪:地点,代指孟贯的住处或家乡。2. 史处士:对史姓隐者的尊称。3.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4. 空枝:枝头空空,形容花落。5. 石径:山间小路。6. 山床:山上的一块平地。7. 贫斋:简陋的房屋。8. 琴酒:琴声与美酒。9. 月圆期:约定在月圆之时相聚。
去完善
赏析
《酬东溪史处士》是一首描绘山间访友的诗。诗中,孟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来表现他眼中的东溪景色。“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这两句透露出诗人与东溪之间的距离之近和探访时间之久,既显示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之心。
接下来的四句是:“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东溪的幽静景色。清澈的泉水在夜雨中流淌,花瓣飘落在空寂的枝头;山路上遇到出走的僧人,在山床上看到仙鹤的身影。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东溪的神秘氛围,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结尾两句:“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则流露出诗人在此清幽之境中的生活情趣。虽然身处简陋的居室,但有一曲琴音、一壶美酒,足以慰藉身心。并期待着与友人共赏明月、共度良宵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用词简洁,却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东溪史处士》是唐朝诗人孟贯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74年-879年间。
在孟贯生活的时代,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严重,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志士选择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的慰藉。孟贯便是其中之一。他与东溪史处士相交甚厚,共同探讨学问,抒发胸臆。
孟贯在《酬东溪史处士》中写道:“性野不如兰,居贫可乐箪。”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在乱世中的态度:尽管性格粗犷,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知己共度良辰美景。“晓望溪头月,夜看岭上岚。”这两句描绘了孟贯在东溪一带的生活情景,他常常在清晨欣赏溪头的明月,夜晚则欣赏山间的岚气。这种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意境正是孟贯追求的精神家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