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栖隐洞谭先生
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
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先生满头白发,隐居在山谷中,与云朵和彩霞为伴。他们不砍伐那些已经有主的树木,却常常把无主的花草移植到自己家中。他们用山泉水酿制美酒,用松树火焰烹煮茶水。如果有人想要了解山谷中的事情,就像您一样来问问这里有多少户人家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栖隐洞:指的是古人隐居的地方,含有逃避世俗纷扰的意味。
2. 谭先生:指姓谭的隐居者。
3. 华:头发花白,形容年老。
4. 深谷:幽深的山谷,常用来象征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
5. 有巢树:古人认为鸟筑巢栖息的树木是神圣的,这里的“有巢树”代表着庇佑和保护的意思。
6. 多移无主花:无主花指的是无人认领的花朵,这里暗含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和珍惜。
7. 石泉:山间的泉水,可以酿制美酒。
8. 松火:燃烧松树枯枝的火光。
9. 煎茶:煮茶,是古代文人墨客喜欢的雅事。
10. 山中事:指隐居在山中的生活琐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栖隐洞谭先生》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谭先生的形象。诗句开篇描述了先生两鬓斑白,隐居于幽深的山谷之中,仿佛是沐浴在云端的一位神仙人物。在这里,“华”指的是花白的头发,表现出作者对于谭先生的尊敬和景仰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这位谭先生一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谭先生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美好状态。其中,“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一句颇有意思,展现了谭先生在深山之中的从容自在:他不砍伐那些已经有巢居的树木,而是移植那些无主的花朵。这是一种对于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而后两句“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进一步描绘了谭先生恬淡高雅的生活方式。他利用山中的清泉来酿制美酒,用松枝燃烧的火光来煎煮茶水。这种生活中朴实无华的宁静和美好,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表明了诗人对于这位谭先生的敬仰之情。他以这样的方式来询问山中究竟还有多少像谭先生这样超然物外的人物,实际上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如此境界的期盼与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栖隐洞谭先生》是唐代诗人孟贯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这一时期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雅士选择了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人孟贯也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早年曾任官,但由于对官场的不满,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他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人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悟。这首《赠栖隐洞谭先生》便是他在与谭先生交流时创作的,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洞”来形容隐居生活,表现了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山间的风景,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潭先生”这个称呼则体现了诗人对谭先生的尊敬和钦佩,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的深深感激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