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

标题包含
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
水绕孤城,乱山深锁横江路。帆归别浦。苒苒兰皋暮。 人在天涯,雁背南云去。空凝伫。凤楼何处。烟霭迷津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伸(1088年-1156年),字伸道,号观海居士,福建晋江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 蔡伸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蔡元度曾任太学博士。他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即以文才闻名。宋徽宗大观三年...查看更多
家有大宝不用愁
去完善

译文
译文:环绕着孤独的城市,群山深邃地封锁了江边的小路。船儿离开了码头,渐渐消失在黄昏的江边。人置身于遥远的天涯,大雁朝南方飞去。心中徒留无尽的思念。心中的那个她在哪里呢?烟雾弥漫,渡口变得模糊不清。
家有大宝不用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绕孤城:“孤城”指代历阳城,这里四面环水。 2. 乱山深锁横江路:描述历阳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峦,环绕着一条江水。 3. 帆归别浦:描写船只返回到分岔的河岸。 4. 苒苒兰皋暮:形容夕阳西下时傍晚的景象。 5. 人在天涯:比喻远离故乡的人。 6. 雁背南云去:大雁朝南飞去的景象。 7. 空凝伫:表示孤独地长时间站立或等待。 8. 凤楼何处:形容凤凰楼阁的位置。 9. 烟霭迷津渡:烟雾弥漫在水边的渡口。
家有大宝不用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点绛唇》描绘了作者登上历阳连云观时所见到的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句“水绕孤城,乱山深锁横江路”,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江畔孤城的画面,展现了江水环绕、群山环绕的景致。接下来三句“帆归别浦。苒苒兰皋暮”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帆船归来,兰草萋萋,夜幕降临,给人以宁静之感。 下阕中,“人在天涯,雁背南云去”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怀念。他仿佛看到了大雁南飞的场景,心生感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紧接着,“空凝伫。凤楼何处。烟霭迷津渡”,表达了作者在遥望远方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爱情的期盼和等待。在这朦胧的景象中,作者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用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世界。
家有大宝不用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蔡伸之手。词创作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当时正值宋徽宗时期,政治腐朽,民生困苦,外患频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而蔡伸个人也身处逆境之中,他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怀。
家有大宝不用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