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
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
倚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
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
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丈夫年少亦不富有,为何满面尘土奔波于世间。
我虽年长但壮志未酬,每日只能伏案苦读。
偶尔忧愁无法排解,内心波涛汹涌失去平和之气。
依靠官职来到太行山顶,品尝太行美酒清澈如天。
放声高歌泪水忽然涌落,每次痛饮都让我心灵激荡。
唉,我的道理还不如美酒,平淡地消除悲伤和快乐如同摧毁腐朽之物。
读了一百辆车子的书却无人知晓,愿死后能和刘伶一起回归地下。
去完善
释义
1. 丈夫:这里指成年男子,有抱负和担当的人。
2. 胡颜:为何面孔,为什么要。
3. 奔走乎尘世:在尘世中奔波劳碌。
4. 予年已壮志未行: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壮志还未实现。
5. 案上敦敦考文字:书桌上的书籍要我仔细研读。
6. 有时愁思不可掇:有时候忧愁无法消除。
7. 峥嵘腹中失和气:心中郁结使体内失去平和之气。
8. 倚官得来太行颠:靠着做官得以到达太行的山顶。
9. 一饮一斗心浩然:喝下这酒使我的心境豁然开朗。
10. 嗟乎吾道不如酒:唉,我的信念和道理竟比不上这杯中之物。
11. 平褫哀乐如摧朽:抚平悲伤快乐如同摧毁腐朽之物。
12. 读书百车人不知:读了很多书却没有人理解。
13. 地下刘伶吾与归:我愿意追随地下的刘伶,一同沉浸在酒的欢愉之中。
去完善
赏析
《对酒》是宋朝诗人苏舜钦的一首抒发个人情志的诗篇。此诗通过对酒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郁郁不得志的郁闷之情。诗的开头两句以“丈夫”和“少也不富贵”为主题,展现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接着的四句描述了诗人因胸有大志而未能实现时的矛盾心情,以及靠公务员的身份跻身高位,享受到美酒的心情变化。接下来的四句则是直接抒发情感,强调酒的力量使得他豪情奔放,心灵得到解脱。然后,诗人笔锋一转,用反讽的手法描绘出他的无奈和苦闷:“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即自己的理想追求比起酒的魔力,似乎毫无意义。最后,通过提到与他同样命运的地下的刘伶,表达了诗人愿与其同归的渴望以及对世事的不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酒》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这一年,苏舜钦任郑州通判,游历途中因感世事无常而写下了这首作品。
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有宦官弄权、腐败滋生等问题。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士人,苏舜钦关注社会现实,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苏舜钦借酒抒情,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对酒》诗中的“白日不照吾精诚”,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愤怒和无奈;“风波平地起”则反映了社会动荡的现实。同时,诗人也通过“河梁之上,皆为敌国”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尊严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