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还会稽
稽山佳趣胜蓬瀛,橘里渔樵画不成。
我欲鉴湖分一曲,烦君先与白鸥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会稽:古代地名,今浙江绍兴地区一带;
2. 稽山:指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
3. 蓬瀛:即蓬莱仙境,寓意神仙居所之处;
4. 橘里渔樵:描述隐逸生活场景的词语,典出东晋画家顾恺之画作《斫脍图》;
5. 鉴湖:又名长湖、庆湖、镜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区西南;
6. 白鸥盟:以与白鸥结盟表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想。
去完善
赏析
《送人还会稽》这首诗描绘了会稽的美丽风光和诗人的情怀。首句“稽山佳趣胜蓬瀛”用“佳趣”一词形容会稽的山川之美,并指出其美胜于传说中的仙境蓬瀛,表现出诗人对会稽景色的赞美之情。次句“橘里渔樵画不成”描述了会稽当地的渔樵生活,将这种朴实的生活场景比喻为一幅无法完成的画卷,暗示了这种生活意境的美好和难以用言语表达。
第三句“我欲鉴湖分一曲”中,“鉴湖”指的是位于浙江绍兴的一座湖泊,这里用以象征会稽的山水风光。诗人表示想与会稽共享这片美景,表达出对会稽的热爱和向往。尾句“烦君先与白鸥盟”则是对朋友的寄语,希望朋友能在会稽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如白鸥一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那里。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还会稽》这首诗,出自于南宋末年诗人刘应时之手。该诗创作于1279年左右,其时正处于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这一年,南宋抵抗蒙古入侵的最后一场战役崖山海战以失败告终,南宋王朝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朝统治时期。
刘应时身为南宋末年的文人,人生遭遇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故。他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之际,深感悲痛和忧虑。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仍坚持以诗文抒发胸臆,以诗词为武器,呼唤着民族的精神。
在《送人还会稽》这首诗歌中,刘应时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他通过对会稽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惜别之情,同时也传达了渴望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这首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他们在苦难中的坚韧与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