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
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
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家原本是六郡出身,成年后进入三秦地区。用白玉报答知己,用黄金感谢主人。剑尖如同红色闪电般锐利,马蹄踏起的尘土飞扬。太阳落山时歌声和钟声响起,热闹的声音惊动了四周的邻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生:诗中的主人公,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2. 卿家: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指刘生。
3. 六郡:古代指关中地区,即现在的陕西省。
4. 三秦:古时将秦国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雍州、秦州和渭南,合称为三秦。
5. 白璧:一种珍贵的玉璧,比喻有才华的人。
6.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赏识刘生的贤人。
7. 黄金:代指财富。
8. 主人:这里指刘生的上司或权贵。
9. 剑锋:形容剑刃锐利。
10. 赤电:红色闪电,这里形容宝剑的光芒。
11. 马足:马蹄。
12. 红尘:尘土飞扬,形容马匹奔驰时扬起的灰尘。
13. 日暮:傍晚时分。
14. 歌钟:歌舞和钟声,这里指夜宴时的音乐。
15. 喧喧:喧闹声。
16. 四邻:周围的邻居。
去完善
赏析
《刘生》是初唐诗人杨炯的一首边塞诗。诗中描述了主人公刘生英勇善战、忠诚慷慨的形象。诗歌通过对刘生从军报国的英勇事迹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忠诚和英勇品质的高度赞赏。
首联“卿家本六郡,年长入三秦”点明了刘生的籍贯和生平经历。其中,“六郡”指的是汉代的六个郡,这里用来代指刘生的故乡;而“三秦”则是指秦国故地,即今天的陕西一带,这里是唐朝军队与北方游牧民族斗争的前线。这一联表达了刘生出身于边陲,成年后投身疆场的豪情壮志。
颔联“白璧酬知己,黄金谢主人”描绘了刘生在战场上生死之交的情谊。他把白玉璧作为报答知遇之恩的信物,用黄金向主帅表达敬意。这两句既表达了刘生珍视友情、敬重上司的品质,又表现出他对于忠诚和义气的执着追求。
颈联“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进一步展现了刘生战场上的英姿。剑锋如电光火石般犀利,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形象地描绘出刘生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通过这两句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身披铁甲、手执利剑的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身影。
尾联“日暮歌钟发,喧喧动四邻”描绘了刘生凯旋时的盛况。夕阳西下,欢庆胜利的歌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惊动了周围的百姓。这一联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刘生胜利的赞美和庆祝,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战功的肯定和对忠诚、英勇精神的推崇。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边塞图景。诗人以刘生为榜样,弘扬了忠诚、勇敢、重情义等可贵品质,激励人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不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初,国家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诗歌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的诗人如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等,因为才情出众,被誉为“初唐四杰”。他们的作品在题材、形式和技巧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开启了唐诗的新篇章。
其中杨炯的《刘生》,创作于这一时期。这是一首描绘刘生胸怀壮志,报效国家的慷慨激昂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强烈认同和对建功立业的期许。
当时的唐朝虽然建立不久,但已经显现出盛世的迹象。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大批有才之士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炯通过刘生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昂扬精神。
杨炯本人在当时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青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也使得他对刘生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