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北方边境,战场上的战斗激烈而艰苦。旗帜如同鸟儿的翅膀一样飘扬,盔甲犹如鱼鳞般闪闪发光。寒冷的冰水让战马受伤,呼啸的北风让人心生悲伤。尽管身处这漫天的风尘和战乱之中,我心中的信念依然坚定,就像太阳一样明亮。
去完善
释义
1. 塞北:古代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2. 途辽远:路途遥远。
3. 城南:城之南。
4. 战苦辛:战斗艰辛痛苦。
5. 幡旗:旗帜。
6. 鸟翼:像鸟儿翅膀一样展开的旗帜。
7. 甲胄:古代战士防护身体的装备。
8. 鱼鳞:形容甲胄紧密相连的形状。
9. 冻水:结冰的水。
10. 寒伤马:寒冷伤害马匹。
11. 悲风:悲伤的风。
12. 愁杀人:使人忧愁。
13. 寸心:心。
14. 明白日:清楚明白。
15. 千里:形容距离很远。
16. 暗黄尘:黄色尘土弥漫。
去完善
赏析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一首边塞诗。诗人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首联“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揭示了战争发生的环境背景,点明战争地点在遥远的北方边境。辽远的征途、艰苦的战斗,暗示出战争的艰辛与悲壮。
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战阵威武雄壮的景象。诗人以旗帜喻飞鸟展翅,以士兵的盔甲比鱼鳞,生动地展现了战斗队伍的气势。
颈联“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以寒冷的冰雪、凄厉的风声为背景,展示出战场上的艰难困苦。这里既有对马匹受寒的关切,也有对因哀号风声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的忧虑,从而反映出战争的冷酷无情。
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尽管明知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却无法摆脱这荒谬现实的影响。最后两句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一片昏暗的黄尘中,那明亮的心显得格外耀眼,呈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全诗通过对战场环境的描绘、战马与战士的遭遇、以及内心的挣扎,展示了战争的惨烈情景。诗人呼吁人们正视战争的危害,并思考如何寻求持久的和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宗神龙年间(705-707年)。此时唐朝政局相对稳定,但边境仍不时发生战事,这为杨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抒发他的家国情怀。
在这个时期,杨炯作为唐初四杰之一,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担任弘文馆学士,负责整理宫廷典籍。然而,由于他的耿直性格和直言不讳的谏言,他在朝中的地位并不稳固。在政治上,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僚机构,严惩贪污腐败,这与当时的一些权臣产生了矛盾,使得他在官场上备受排挤。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忧虑,这也成为他创作《战城南》的重要动力。
在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虽然经过贞观、永徽时期的繁荣发展,但随着武则天时期的统治逐渐走向专制,朝廷内部的矛盾逐渐激化。边境地区的战争局势也日益紧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一时代背景为杨炯的诗歌提供了广泛的题材,使他能够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