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标题包含
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翰墨三余隙,关山四望悬。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青铜门刚刚开启,石头屋子里开始研究。雾气中的金字,浮云里的五色信笺。 楼阁直冲天际,城阙俯瞰绿田。阳光洒进华美的房间,春天回到仙境门前。 晚霞像埋藏的落日,景物如轻淡的炊烟。笔耕于冬日闲暇时光,眺望关山之间。 山峰倾斜难举杯,水声远远似抚琴。尽管欣赏白雪之美,终究遗憾相隔蓝天。
去完善
释义
"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 铜门指皇宫正门,石馆是古代书院或学问机构的称呼。这句写皇宫开门,学术研究开始。 "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 游雾即云雾缭绕,千金字意指皇宫中的对联或者匾额;五色笺指彩色信纸。 "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 紫极是天上的星宿,此处借指皇宫;青田则是种植着水稻的田地,寓意农务之事。 "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 瑶房即皇家的华丽房间,暄是温暖的意思;玉宇指华丽的宫殿建筑。 "霞文埋落照,风物澹归烟": 霞文是说晚霞如同文字一样美丽,落照就是日落时的阳光;风物是风景的意思,澹是安静的样子,归烟是指炊烟升起。 "翰墨三余隙,关山四望悬": 翰墨意为书法写作,三余隙意指在空闲时间里写字;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四望悬表示遥望远方的感觉。 "颓峰暌酌羽,流水旷鸣弦": 颓峰指的是险峻的山峰,暌酌羽是形容艰难攀登的过程;流水则指山间小溪,旷鸣弦描述的是弹奏琴弦的声音在山间回响。 "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 白雪代指高雅的诗篇,青天则是天空。这句话表达作者虽然喜欢阅读和学习美好的诗篇,但心中仍然遗憾不能亲自体验其中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校园内省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首联描述了校园的环境:“铜门初下辟,石馆始沉研。”这两句通过描绘校门的开闭和石馆的深入研究,形象地展现了校园内宁静的氛围。 颔联则通过比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游雾千金字,飞云五色笺。”这句以雾气弥漫的字迹和彩色的云为背景,为整个诗篇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颈联开始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楼台横紫极,城阙俯青田。”诗人以居高临下的视角,展示了远方壮丽的景色。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春日的阳光和春色:“暄入瑶房里,春回玉宇前。”这里通过对春天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受。 尾联则为整首诗的情感走向增加了些许悲凉:“虽欣承白雪,终恨隔青天。”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相隔天涯的遗憾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唐代初年的天授年间(690-692年),杨炯创作了这首《和郑雠校内省眺瞩思乡怀友》。这个时期,唐朝刚刚建立不久,社会相对稳定,但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杨炯作为一名文人,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自己的人生际遇。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为官场黑暗,理想破灭,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 在天授年间,武则天成为女皇,她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这些改革引起了各方的反对和不满。杨炯作为知识分子,也对武则天的统治产生了怀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