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崔司空伤姬人

标题包含
和崔司空伤姬人
昔时南浦别,鹤怨宝琴弦。今日东方至,鸾销珠镜前。 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妆匣凄余粉,熏炉灭旧烟。 晚庭摧玉树,寒帐委金莲。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炯(650年-714年),字升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华阴人。其父曾任山西太原府丞,去世后杨炯因举孝廉被任命为校书郎。后应制举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再迁为崇文馆学士。 杨炯以诗赋擅名,与王勃、...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昔日分别在南浦,如同仙鹤哀怨拨动宝琴弦。 如今再度相会于东方,仿佛凤凰在镜前徘徊不前。 潺潺流水汇入阶石,月光洒满窗户。 梳妆匣里只剩残妆,熏香炉里的香烟已经消失。 玉树枝憔悴不堪,金莲花形单影只。 红颜佳人早已不再,相隔数千年之久。
去完善
释义
1.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2. 鹤怨:此处为典故。据《搜神记》记载,汉朝时有人因为怜惜死去的鹤,为它买了棺木葬之,后来鹤的魂灵化作一女子,成为其家中的姬妾,后又因争宠而死,死后化作白鹤飞走。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离世。 3. 宝琴弦:即名贵的琴弦。 4. 东方至:这里是说太阳从东方升起。 5. 鸾销珠镜:鸾是古代一种象征爱情的鸟,珠镜则是用珍珠装饰的镜子。鸾销珠镜意指失去美好的象征,即女子离去。 6. 水流衔砌:流水在台阶处流淌的声音。 7. 月影向窗:月光映照在窗户上。 8. 妆匣:存放梳妆用品的盒子。 9. 凄余粉:形容女子离去后化妆盒里的化妆品变得凄凉。 10. 熏炉:用于熏香的香炉。 11. 灭旧烟:熄灭了旧的香烟,即过去的美好已经消失。 12. 晚庭:夕阳下的庭院。 13. 摧玉树:摧毁了庭院中的玉树,形容家境衰败。 14. 寒帐:冷落的帷帐。 15. 金莲:形容莲花的美丽。 16. 佳人:指离去的姬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逝去佳人的诗作。诗人以物喻人,通过对“鹤怨宝琴弦”、“鸾销珠镜前”的描绘,表达了失去爱侣的痛惜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水流衔砌咽”、“月影向窗悬”等,形象地描绘了物是人非的哀伤氛围。同时,通过“妆匣凄余粉”、“熏炉灭旧烟”等细节描绘,表现了佳人的美丽与生活的繁华已逝,留给诗人的只是无尽的哀思。全诗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崔司空伤姬人》是初唐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诗题中的“崔司空”指的是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崔仁师。他在唐高宗年间担任尚书右仆射(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一职,后来因为政治斗争被贬谪到地方。在流放期间,他的姬人(即家妓或女艺人)不幸病逝,于是崔仁师写下了这首悼念姬人的诗。 杨炯作为当时的知名文人,与崔仁师交情甚好。当他听闻崔仁师的姬人病逝的消息后,感同身受,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悲痛之情和对朋友的关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唐朝初期,也就是公元650年前后。这一时期,唐王朝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政治斗争依然激烈。杨炯在这个时期也是命运多舛,他虽才华横溢,但因得罪权贵而未能施展抱负。这也使他对崔仁师失去姬人的遭遇有了更深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政治斗争、人生无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杨炯用诗歌表达了对朋友失去亲人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